左朝瓊
【摘 要】教育是人類處在當今社會中最重要的主題,不斷地改革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要高質量地完成初中生物教學任務,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生物 改變教學觀念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45
一、轉變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新課改的教學環境下,想要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師要認識到教學不是注入式的,教學除了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完成培養學生能力的任務。教師不能把目光全部投注在學生的成績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幫助學生成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增強自己的責任心與事業心。教師要重視自己的生物學科教學,意識到生物學科是學生學習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我素養,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加準確地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參與教研,積極的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進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完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方法的運用。就生物學科的特點來說,實驗是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知識,掌握生物知識的有效途徑。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教師完善教學方法,就是要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加入實驗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實驗是一種非常直觀并且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將課本知識簡單而又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實驗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并且能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
初中生物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起步階段,雖然是很簡單的基礎知識,但是對剛接觸生物學科的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內容。在這個階段教師利用實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向。例如在顯微鏡的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實驗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顯微鏡的操作在實驗中算使最簡單的內容,但是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難免有些生疏。這時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并體驗到顯微鏡功能。無論在生物學科學習的哪一個階段,實驗始終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應該將實驗教學作為生物教學中重要的一環。
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
(一)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在“新課改標準”中也明確地提出了要讓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具備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不善于提問題,習慣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首先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積極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起點,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有時往往比學到一個知識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識到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積極的提問,在提問中學習。
其次,教師要合理的安排教學,為學生提出問題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沿著一個設定的方向去提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一個故事,一段視頻,最好是來源于生活實踐中,這些都有助于幫助學生思考,產生疑惑,進而提出問題。例如在講解腔腸動物時,學生并不了解腔腸動物,這時教師就需要運用最接近學生生活的水蛭來作為例子教學。通過一些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能夠將水蛭與一些單細胞動物對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如:水蛭是如何消化食物的,水蛭是怎樣排泄,水蛭是怎樣捕食的?
最后是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更應該是一種和諧的友好的師生關系。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爭取與學生成為朋友,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常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讓學生知道有問題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并且認真地進行講解。讓學生在進步中獲取自信,從而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運用提問方式來獲取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生物課程標準》中將生物科學探究概括為: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科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的求知精神。讓學生對生物學科充滿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看到生物學科的魅力,體會從未接觸過的生物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對生物學科的求知欲望。當學生產生了疑問,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探求這未知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觀,讓學生知道只要付出了努力,采用正確的方法,就會獲得知識和成績的進步。總而言之就是要教師幫助學生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并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進而督促學生不斷地前進,積極進取,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最后是要培養學生的求實精神。探究活動要保持科學性,能夠經得起檢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待生物實驗一絲不茍的精神,嚴謹的進行探究。實驗結果的確定要經過反復的實驗與論證,確保結果的正確無誤。這種科學的學習態度,能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有助于今后各學科的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活動為主進行合作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教師將小組成績作為學生成績判斷的標準,每個學生成績的獲取就依賴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團體意識。并且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人際交往和信息的交流,它不僅包括師生信息的單向交流,還包括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和教師之間的互動。
無論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把握好教師自己和學生這兩個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能夠良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來說,要培養學生的提問、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具備生物學科學習的能力,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