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兵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動,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更加嚴格,不僅要教師創新思維,而且還要改變一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更有效率的學習,還不能局限于本門學科,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必須對自己嚴格要求,創新教學方法,教學貼近生活實際,教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合理的制定教學方案,為教學更好地服務。
【關鍵詞】教學方法 貼近生活教學 探究性學習 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59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我國的教育領域也遵循著這個規律,目前,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像以往一般只是為了讓學生獲取文憑而教學,教師現階段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拒絕培養書呆子。教學方法也必須隨著時代而改變,此時教師需要的是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教學,不能固守傳統,要科學合理的授課,以學生為主體,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以適應現代化的要求。
一、教師創新教學方法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相對于學生而言,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更多、更大,因為教師是新課改的實踐者,首先必須改變自己,以身作則,帶領學生適應新課改的變化,同時達到教學目的。教師首要做的便是備課,教師的備課質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此之前,教師必須仔細研讀課本,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其次便是授課,歷史這門學科學習的就是過去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軍事等方面的知識,等于了解一個不同于現代的社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情景再現法,讓學生直觀的去了解過去的社會狀況。
同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掌握主動權,自覺學習,要求就是教師要善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教師提問要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才能體現歷史教材的主題和重點。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同一套方法,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必須適當的調整提問方式,還要注意提問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節奏,以便隨時進行調整和指導。同時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自己解決不了時,可以請教老師,向老師提問,進行正面溝通,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負責,還應對歷史教學投入全部的熱情,為學生答疑解惑,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合教學經驗不斷反思。
二、貼近生活教學
歷史是社會發展的軌跡,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當代學者少不了對歷史的探究以及反思,歷史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教師教學同樣可以利用這點進行創新教學。當學習到改革開放的巨變時,課本中的知識并不能完全把過去的面貌展現出來,因為它包括衣、食、住、行等幾個范圍較大的方面,此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去收集現代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穿著打扮,生活質量,居住環境,交通狀況的信息,并且分類歸納。教師則去網上查在改革開放以前人們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資料,最好能下載視頻或者圖片,帶到教室給學生們了解改革開放以前的社會狀況,讓他們將現代的狀況和過去的狀況進行對比、分析。
中國人民的服飾由以前的灰藍色為主變成現代絢麗多彩的款式,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民不斷追求個性。從前物質匱乏,票證盛行,許多人營養狀況不良,而現代,人們不僅沒有這些煩惱,還積極追求吃得健康,講究營養均衡。人們的居住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交通狀況也煥然一新,以前都是自行車居多,而且許多地方交通不便,人們多靠走路,如今我國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高鐵、動車、飛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讓學生結合教材,得出結論。這樣的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比學習能讓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課本知識。
三、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更有效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樣不是將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養成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要學習到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就必須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究。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抓住合適的機會向學生提問,教師所提問題應有針對性。例如中央集權制的利弊,讓學生自行討論,并鼓勵他們積極發言,不論觀點對錯,最重要的是暢所欲言,將學生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在評價時應公平客觀正確。學生在沒有參考答案的情況下,學生會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得出結果。
同時,教師也可以把課本分散,將枯燥的知識點故事化,教師可以創設虛擬歷史情景,組織學生將歷史故事通過小組形式表演出來,這種方式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在學習鴉片戰爭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在網上找一些關于圓明園遺址的圖片和一些文物、模型資源展現在學生面前,因為文物更形象更直觀,教師在講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過程中,結合教材,讓學生全面的掌握歷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感。
四、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為教學服務
歷史的內容大多枯燥無味,據調查了解,在歷史這門學科中讓學生感到最困難的是歷史事件的時間,這些時間太多太難記,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困擾。教師教學過程中也是十分的艱難,歷史教學內容過于抽象,盡管課本中有圖片供學生加強記憶,但效率卻是很低,面對許多這樣的情況,如今許多歷史教師都在不斷思考,想辦法去克服,其中有一個方法比較實用,那就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結合教材將知識點形象具體化,擬定一個方案,在課堂上讓學生將這件歷史事件通過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來,這種方案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使他們更容易記住它的時間、過程、結果。
要讓學生覺得歷史課是會讓人耳目一新的課堂,教師講課就必須利用可用資源,引人入勝。因為教師是一個學科知識建構的主動者,教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將課本中的知識化難為易,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在課件制作的時候,內容要以教材為依托,強化重點,解析難點,尋找更多相關知識的視頻或者資料供學生了解,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也不能為了簡單方便只用多媒體,這樣是不合理的,多媒體教學應該和傳統黑板教學相結合,兩者取長補短。板書可以實現信息傳輸,知識組織,示范審美的功能,它包括提綱、詞語、特征、結構等形式,教師在板書的同時,要注意簡繁得當,方式巧妙,角度新穎,字形優美幾個方面,這樣能更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總結:歷史教學面臨幾大重難點,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十分必要,為了學生在學習歷史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更輕松,貼近生活教學也十分可取。當代社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種要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將現代教學資源同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實現信息傳遞和共享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是當代教師必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