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昌
【摘要】美育應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用英語語言的內在美去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美育 ?英語教學 ?藝術 ?內在 ?熏陶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由此,筆者聯想到英語教學,如果教師能讓課堂教學美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久久難以忘懷,那么教學的效率不就得以提高了嗎?為此,筆者對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偶有心得,在此拋磚引玉。
一、運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語言的藝術美
語言是人們溝通的橋梁,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操也都可以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美的語言有強大的感染力,可以溝通思想、增進感情、和諧關系。組織教學離不開語言,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系到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用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清晰標準的發音、適中的音量來授課,能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中,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
英語教學提倡使用英語。為了使自己的英語發音純正、地道,筆者時常收聽收看英語新聞節目,看英語原聲電影……上課前,反復聽教學錄音帶,認真模仿標準的發音。經過努力,筆者能用頗具美感的標準的英語進行教學。課堂上,學生饒有興趣地聽著課,自然而然地跟著說,這種和諧本身就是一種美。
2.板書美
板書是教師在課堂上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思路展現給學生的一種方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教師的板書字跡潦草、零亂又無重點,會給學生造成散漫隨便,知識點混亂,思想不清晰的感覺。受此影響,學生也會處于一種懶洋洋的狀態,提不起精神,甚至會產生不耐煩的心理。反之,如果教師注重板書的藝術美,在板書形式上追求新穎、簡潔、清晰、有條理、重點突出,書寫的字跡規范秀氣,學生看著板書覺得明白而且賞心悅目,能引發學生對美的思索,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強化。春雨潤物細無聲,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也將慢慢形成。再加上彩色粉筆的合理點綴,不僅美觀,還可加深學生對知識重、難點的印象。
3.教態美
教態是無聲的語言。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態的藝術,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的作用,能很好地把語言信息傳遞給學生。
教師教態的藝術首先強調的是自然。無論教師是在提問、板書還是在演示,一舉一動都要自然、大方得體。教師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在整個課堂教學當中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學生,向學生傳遞著美的信息,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
二、運用英語的內在美去感染學生
和漢語一樣,英語本身就蘊涵著美,有著特定的含義,體現著英語國家的文化。然而對于中國學生而言,由于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之中,習慣于用漢語思考問題,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不了解,對英語感受不深刻,所以難以領悟和體會英語的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啟發,向學生揭示英語的美,同時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激發學生體會美、鑒賞美、表達美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全身心進入審美意境,感受英語內在美。
1.讓學生在聽說訓練中感知語音語調的節奏韻律之美
英語是按意群來表達意思的,在句中有輕重之分,想要讓聽者清楚明白的信息往往通過重讀加以強調,而利用語調的升、降來表達感情的變化,每表達完一個意思就作適當的停頓。因而,英語的節奏感很強,語音語調抑揚頓挫,富有韻律美。通過多聽,能讓學生熟悉英語的語音語調、發音規律,感知英語的節奏、韻律之美,揣摩純正優美的語調中那種特有的韻味,從而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感官來領略那種風格特異、生動夸張的異國情調。
除了聽的訓練外,教師還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說,讓學生用自己的口來表達英語之美。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假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或進行表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幾分鐘進行Free?Talk或Duty?Report,也可以讓學生用英語來講故事、猜謎語或講笑話。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等綜合素質充分發展。他們體會到語調的變化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反映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英語交際中感受英語語調的豐富多變與起伏流暢,體會語音發音的規范正確之美。例如“Yes.”(降調)表示肯定的回答。而“?Yes?”(升調)則表示詢問“什么事?”“干什么?”“You?can?do?it?”(升調)表示懷疑,不信任。而“You?can?do?it.”(降調)意思則相反,是信任、肯定、鼓勵的意思。
2.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背誦中體會英語的意境之美
中國有句諺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對于學習英語也同樣適用。初中英語課本不乏文質兼備、言簡意賅的佳作,鼓勵學生常背誦一些美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英文作品的理解,體會作者運用語音營造出的意境之美。
3.在講解課文中向學生展示英語的內在美
除了通過感觀去感受英語的美,還可以理性地去欣賞英語的內在美。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介紹一些英語語言存在的文化背景和英美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異域的文化,領會英語文化的內涵,從而深入認識課文的思想底蘊和美學價值;可以指導學生去欣賞句式地道優美、表情達意的單句,結構嚴謹、語言簡潔的段落,構思巧妙、布局合理的篇章;可以利用精心設計的提問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寫的特定意境;可以指導學生理解新詞句、新語法在具體語境中的描述、渲染和表達,品味某詞組的貼切和某句型的精妙,使學生明白英文詞語以及英語語法構造的意義所在,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感受語言美的熏陶和審美心理的滿足。
4.讓學生在寫的訓練中表現美、創造美
教師指導學生由模仿開始,進行寫的訓練,從而表現英語美,這是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英語課美育過程的歸宿,也是形成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模仿美的句式、漂亮的框架結構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主動地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去思考、去實踐、去再現英語的美,同時也加深了對英語美的感知和領悟,用心去體驗教材、教學情境的美。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滲透美育,促使學生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促學、以美育人,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筆者相信,只要始終不渝地寓美育于各科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就一定會成為真善美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