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平
【摘要】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的評價,可以及時、有效地跟蹤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感和學習效果,并適時做出評價。筆者根據本校大學英語課程和學生特點,在英語教學中嘗試運用“1+N”模式的貫穿于教學評價,促進教與學。
【關鍵詞】英語教學 形成性評價 1+N
一、引言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指出“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教學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終結性評估,一般指期末考試,在英語教學評估中占主導地位。它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但不能提供全面的、準確的信息來描述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學習能力發展等情況。而形成性評價則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即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言的學習是個漸進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加之,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學習習慣欠佳,持續性相對較差,將形成性評價機制引入教學評價顯得尤其有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等級考試要求設置多項評價板塊,以“1+N”的模式作為形成性評價機制,適時地給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把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跟蹤并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感和學習效果,適時地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逐漸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二、“1+N”模式的具體做法
本校《大學英語》課程開設一學年,即兩個學期。根據學生英語高考入學成績按專業分成A、B 兩個等級層面教學。B 班學生不僅卷面分數相對較低,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也欠缺,在終結性評估(純粹的期末卷面考試)中成績不理想,挫敗感強,如何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現狀,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的參與性,學習的有效性,變得格外重要。根據大綱,第二學期平時常規評價比重占總評的50%。基于這點,筆者評分板塊進行細化,運用“1+N”的評價模式以試點。“1”代表學生個人單獨展示或參與活動,“N”代表學生以小組 (一般建議4人)合作學習與展示,內容如下所示:
1.“1”模塊的主要構成:即個人板塊,由五項內容構成,每項內容占10%,共計50%。具體如下:
(1)朗讀升級單元。第一學期的段落朗讀升級為一分鐘演講,要求演講內容取自A級或CET-4作文或翻譯,以演講評分的方式鼓勵學生多積累表達法與語段,為等級考試準備。要求演講者提前準備電子文稿,展示在大屏幕上供其他同學觀看,演講者則需脫稿完成演講內容。根據演講材料的選取、演講者的語音面貌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分。
(2)詞匯提升單元。詞匯部分由第一學期的詞形拓展與朗讀升級為詞匯的聽寫。聽寫內容為主題課的詞匯表單詞或等級考試的大綱詞匯,每次聽寫學生互評,記錄,最終這個板塊的分數以平均分計。
(3)問答深化單元。課堂問答或其他形式的語言實踐(包括小組展示參與)則采用“正”字的記錄方式,即課堂上每次用英語參與課堂任何環節的,均可記一次,依次累計,由學生與班級負責人共同記錄完成。學期末總結獲取“正”字較多者表明課堂參與活躍,可獲得滿分。
(4)筆記優化單元。筆記部分包含課文講解的課堂筆記、課后練習,更注重課外資料的收集(包括等級備考的錯題、難題記錄及備考試卷模擬)。筆記認真,內容豐富的可得滿分,實現學生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5)自主修課單元。要求選修由清華大學創設的學堂在線中《宇宙中心的英語視聽說》課程或其他英語類課程進行課外自主學習,拿到結業證書均可得滿分。這個板塊重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考核學習的有效性。
2.“N”模塊的主要構成:即讓學生4-5人(一般建議4人)成組,合作學習,參與語言實踐,由小組課內討論、主題課展示兩塊內容構成,占40%。
(1)討論合作模塊。課內討論主要針對教師在課堂內設置的任務,如視頻、課本篇章理解和課后練習反饋,注重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學習,反映小組的語言實踐能力。參與次數以“正”字記錄。最終根據“正”字多少評分。
(2)主題合作模塊。主題展示課考核小組成員課外收集、組織材料,課內展示成果的能力。每個主題單元均設置一堂主題展示課,要求小組成員圍繞主題在課外分工合作,以任意形式在課堂中現場展現。依據材料的可觀性和展示的方式由教師評講,學生互評、自評三塊構成。每個主題課上,各展示小組均可獲取一次參與基礎分,評價頗高的組均可另獲額外分值,旨在鼓勵創新。“N”部分由各班負責人記錄與小組成員分別記錄,最后匯總公示于班級。
三、結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能力和學習成績來說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一方面,它提供給教師及時的反饋信息,有助于教師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導。另一方面,形成性評估方式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突出其在學習該課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肯定與點撥,增強學習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怡.高校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的實踐研究[J].教育和教學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