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娜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協商式家長指導對教育的影響中,探索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以后,對課程實施的促進作用,為基礎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向和實施方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協商式;家長;指導;策略
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說過“沒有家庭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同時家長和教師同時都肩負著教育的重責。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家長已經逐步的走入了教學,對于家長參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尋求協商式家長指導的方式具有現實意義。
1 協商式家長指導的概述
1.1 協商的概念
1.1.1協商是一個過程
協商是兩個人或者兩派通過有效的溝通達成聯合決定的過程。協商是一個雙向進行的過程,也是信息溝通和信息反饋的多次往復的過程。
1.1.2協商達成一定結果
協商的目的是雙方通過交換觀點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致的意見和結果。在教育過程中,協商的雙方可以是教師之間,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家長和學生,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商過程,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家長和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協商。
1.2 協商式家長指導
結合協商的本身定義,我們將協商式家長指導定義為,根據教育內容家長通過協商的方法,輔助學生學習,以此來達到輔助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鞏固所學知識。
1.2.1 協商式家長指導中民主、平等的內涵
在協商式家長指導中,一個最總要的內涵就是民主和平等,協商的意義不僅是語言交談,也是家長和學生之間敞開心扉,彼此接納的一個過程,在協商式的學習當中,家長和學生出于平等地位,也是伙伴關系。
1.2.2 協商式家長指導注重溝通、合作中的學習
溝通和合作是協商式家長指導有效進行的必要條件。對于學習的內容,家長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后,采取合作的形式來完成課業目標。
1.2.3對互動、創造性的發掘
協商式家長指導的目的是在協商精神的指引下,在合作的氛圍中,通過互動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來完成課業目標,讓學生在吸納知識完成教師作業的時候,不僅僅成為知識的接納器,而是成為知識的發生器。
2 協商式家長指導的現狀
家長是教育的伙伴,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對于學校的教學內容,家長富有知情權、評價權和建議權。因此對于協商式家長指導的推行現狀深入研究能夠幫助家長們查找問題,有效的推動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聯合作用。
2.1 協商式家長指導對教育的影響
如果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那么家長同樣也是教育的實施者,只不過二者實施的環境和地點不同而已。家長的教育影響 一定要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最終目的。
2.2 協商式家長指導存在的問題
協商式家長指導在推行中的主要問題存在于家長對于教育改革的不理解和認識程度低下,認為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而家長的指導并不具備重要作用。例如課改的主要內容是給學生減負,而家長則通過各種補習班來彌補“減負”,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上同時帶來了壓力。
2.2.1家長素質的差異
家長素質的差異也是協商式家長指導推行中的主要障礙,教育程度相對高一些的家長,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可以將協商運用自如,而教育程度稍低的家長很多時候對于協商式的學習并不贊同,實施情況稍差。
2.3 構建協商式家長指導的新模式
2.3.1 協商的互動雙方
。協商式家長指導中模式轉變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協商教育,家長看法和教師看法,通過協商以后會出現兩種結果,在結果一致的情況下繼續合作,在不一致的情況下,針對問題找出解決的策略。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家長和教師坦誠相對,對于學生的問題和其他影響教育的內容進行交換意見,調整雙方觀點,直到意見一致。
2.3.2 協商式家長指導的優點
首先有利于教師和家長通過交流真正的了解學生,并且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家長參與教育的改革,從而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
3 協商式家長指導的實施策略
3.1 觀念上的策略
3.1.1家長角色的重新認識
在協商式家長指導中,家長要對于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進行重新審視,在教育的過程中有通過跟教師的有效協商,才能夠保證教育效果的顯露,同時家長跟學生之間的有效協商,也從根本上推動了教育的積極進行。
3.1.2 家長與學生的角色建立
傳統思想中家長和學生一直都處于兩個對立面,是指揮和聽從的關系,這種代溝嚴重影響了協商式家長指導的有效實施。因此家長要考慮到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各地,具備其獨有的個性,通過民主積極的溝通,通過信任、尊重來重建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真誠的協商之中來輔助學校教育。
3.1.3 家長與教師的角色建立
教育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脫節造成了教師對于學生的個性了解甚少的局面。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經之路,比如日本新的學校就分鐘重視家長的參與,因為他們認為家長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充分的利用家長的聰明才智,幫助優化教育。
3.2 行動層面上的策略
3.2.1 協商式課程的指導
教師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個性、創造性發展
跟課程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過跟家長的協商來了解學生的喜好,有針對性的發揮其優點,并且能夠通過跟學生的友好交流,獲得學生內心的信任和認同。在課程的預習階段可以交由家長帶領學生來完成,家長的作用并不是監督,而是引導,通過合作和溝通的方式來共同完成。
3.2.2協商式作業的指導
課外作業師生協商的目的主要是發揮學生自主創造力。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來確定作課外作業的內容,并且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完成作業,作業的模式不一定要落實在紙面上的單一模式,作業內容可以設計到表演、剪報、小品、設計漫畫等內容,在課后完成的過程中,家長自然會被邀請參與,這也是協商式家長指導的一個有效溝通的過程。
4 結語
協商式家長指導是教育模式的改變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課改中對于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的一個全新角色定義。有效的發揮家長在教育當中的作用,不僅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起了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教師、家長、學生三方的有效協商,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雅寧.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現狀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2]許燕. 協商式提問的運用及與傳統型提問的對接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王帥. 我國城市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