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士林
摘 要:隨著國家新絲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西部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經濟上的交流促進了文化上的交流,在這種情況下西北的“花兒”逐漸進入到人們眼簾。“花兒”是我國西部地區廣泛傳播的一種古老民歌,根據史料的記載,“花兒”起源于明清時代,由西部民歌融合轉化而來,是我國珍貴的民間文化。
關鍵詞:新絲路;“花兒”;傳承;教育
1.西北“花兒”簡介
“花兒”是廣泛流傳于我國西北的一種高腔山歌,由于在歌詞中經常將年輕的女子比喻為“花兒”而得名。在“花兒”中主要分為了若干個曲調,歌者在演唱的時候大部分會以這些曲調為基礎進行即興發揮。“花兒”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洮岷“花兒”,洮岷“花兒”曲調比較淳樸單調,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另一種是河州“花兒”,河州“花兒”曲調比較豐富,且具有很強的抒情色彩。
“花兒”的傳唱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日常的演唱,通常是人們在田間地頭、趕路行腳之余的休閑漫唱,唱法不拘,人數不拘。另一種是“花兒會”上的演唱,這種演唱方式比較嚴格,需要歌者依照一定的規定來進行演唱,具有較強的比賽性質,能夠充分體現歌者的基本功底和臨場應變能力。
2.西北“花兒”的現狀
(1)經濟發展對“花兒”傳承的沖擊。與其他文化模式不同,“花兒”主要依靠民間的口口相傳流傳下來,從明清時期開始“花兒”便在一種較為封閉的傳統文化環境下緩慢發展著,西部地區落后的經濟、較為單一的自然環境、不便的交通模式、較為淳樸的民風都是“花兒”傳承發展的土壤。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新絲路戰略等一系列經濟開發政策的逐漸推進,西部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交通的便利程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西部人民相對封閉的生活環境被打破,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尤其是近些年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給當地的娛樂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極大地沖擊著“花兒”的生存狀態。
(2)現有資料的匱乏。由于“花兒”大部分都是口頭傳播的,雖然在早期我國曾經組織過相關的文獻記錄工作,但是由于受到當時技術條件、資金不足等的限制,導致相當一部分資料已經無法再利用,一部分資料遺失,很多曲譜、歌詞遺失,使“花兒”這一項民間藝術在重新發展時遇到了較多的障礙。
(3)“花兒”自身的傳承問題。“花兒”屬于民間藝術,且更多地流傳在農村之中,受到二十世紀西部地區農村教育的狀態影響,很多歌者并不識字,自己無法記錄關于“花兒”的唱腔和歌詞,在無法用口傳找到下一代的繼承者的時候,無法及時記錄相關資料。給“花兒”的傳承和傳播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3.西北“花兒”的發展及傳承
(1)走進校園。要想促進“花兒”的傳承和發展,第一要做的就是將“花兒”作為一種常態的教育來進行鞏固和學習,從而改善“花兒”后繼無人的狀態,對此學校便是促進“花兒”正常傳承的重要載體。尤其是隨著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地方傳統文化傳承,可以將“花兒”引進到校園內。引入校園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將“花兒”作為一種教學素材引入到日常的課程當中。第二是將“花兒”融入到現有教材當中,地方文化教育部門可以適當地修改現有教材,將“花兒”化為實際的教材加入到學生的教材當中,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對“花兒”的理解,樹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形成產業。“花兒”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既是需要保護的,也是需要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的,只有將外界的保護以及“花兒”的自身產業化相互結合才能夠使“花兒”變被動輸血為自主造血。
(3) 提高層次。從古至今,“花兒”的大部分演唱者都是農民,所以如果想要想促進“花兒”的發展和傳承,就必須改變這種狀態,使“花兒”的接受群體更加多元化,不但能夠擴大“花兒”的傳播,更能夠改善“花兒”的演唱狀態,提高人們對“花兒”的接受度。對此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基金來促進“花兒”的研究,吸引大學音樂專業對“花兒”進行研究,以及外界音樂愛好者對“花兒”進行改良,使“花兒”這個古老的民間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另外,西北“花兒”的流傳時間已經非常久,在西北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民間的“花兒會”之多在世界上也屬于少見,所以隨著我國新絲路戰略的推進,“花兒”也可以作為一種材料在民俗、音樂史、社會學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其學術價值。
總而言之,“花兒”作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民俗文化,雖然受當前環境的影響在傳承和發展上有一定的問題,但是相信只要加強投入,創造機會,必然能夠使之逐漸恢復過去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剡自勉.學界對民間“花兒”的若干誤解摭談[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2]剡自勉.民族文化視域中的新疆“花兒”略論 以焉耆“花兒”為例[J].實事求是,2013(02).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