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超
新課標強調學生要在愉快中學習,要求教師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課堂氣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師決定的,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都影響著課堂教學氣氛。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呢?
一、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要重視教師理念的轉變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依賴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依賴于教師對自我角色認識的轉變,依賴于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精神面貌。
2.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即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注意力具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入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熏陶。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品味詩文,剖析事理,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把握最佳的教學狀態。
教師課堂教學的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心無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此外,還要善于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
二、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應注意:把成功帶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于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常地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斷從內心迸發出需要的火花,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三、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改變
1.讓賞識成為習慣。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教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之間的差別,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獲得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2.把游戲融入課堂。
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3.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4.創設懸念,充分討論。
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師要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學生討論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碰撞出靈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