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志勇 寧智群 艾金山

摘要:文章針對目前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項目式的教學方法設計了《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程,以實際生產中一臺真實的機器——“糕點切片機”作為載體,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項目,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得機械設計課程內容不斷深入,從而實現項目分解和情景設計,形成由淺入深的課程結構。
關鍵詞:機械設計? 教學設計? 糕點切片機? 項目分解? 情境設計
0 引言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突出了教學的目標和重點,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并且在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學生學習會更加明確,對于學生實際的機械設計能力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1 實施工作過程導向下教學設計的原因
從機械設計專業屬性來看,該課程主要是關于機械類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對于學生建立機械設計理念和專業思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機械設計課程綜合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程材料等相關學科知識。從學生的實際反饋經驗來看,該課程的學習難度是相當大的。可以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類理論性強,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邏輯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使用工作過程模式導向的教學設計。
2 機械設計課程實施工作過程導向模式教學設計
在對傳統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應該結合專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并同當前實際工業生產、應用中的前沿知識相結合,提升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從企業用人的角度思考,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要從本課程在專業崗位群中的培養目標要求出發,精心設計教學任務,結合工作過程導向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把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意識轉變情況。工作導向任務的制定,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減輕因任務過重、過難導致的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使學生通過一個個的“工作”來學習,是融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按照“典型工作任務”展開課程,讓學生盡快進入職業角色,通過一個個工作過程的學習,邊練邊學、邊學邊練,則能激發他們潛藏已久的學習興趣,從實踐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從而激發出學習動機;同時,通過實踐讓他們深刻感受到理論學習的必要性,進而激發其理論學習的動機。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主體,將相關的知識點融入項目的各個環節中,使學生掌握機械設計方面的應用技能。使學生具有整機意識,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解決機械工程難題的能力。
以下是以能力為抓手的項目設計(表1)。
3 注意事項
第一,保持良好的實踐紀律,防止發生危險事故。在工作過程任務導向模式下,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會用到相關的機械器材,這些器材的使用,一定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機械器具,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第二,注意工作過程任務設置的合理性。在設置相關的工作任務時,教師要進行對比分析,把專業領域內重要的、典型的案例,融合成合適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第三,學習企業一線的生產管理經驗。機械設計專業,在企業的實際應用水平和層次,都比較高。機械設計加工企業的一線生產線,是學生學習的良好場所。其中,一些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可以在企業一線生產領域學習到。
4 結束語
本課程具有明顯的綜合性、設計性和工程性等特性。任何一個零件和機構的設計都要打破先修課程各自的系統,跳出其只局限于機械工程中的某一個特定范圍,學會綜合考慮問題的方法。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和善于觀察、勤于動手的習慣。學習本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設計一般參數的通用零件和簡單機械。而任何一部機器設備都是由若干零件組成的。因此,機械零件設計是機械工程設計的基礎。只有在機械零件的設計過程中方法先進,結合實際,計算精細,才能設計出物美價廉,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競爭力和生命力的產品來。
參考文獻:
[1]李有智,沈玲莉.基于項目驅動的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J].內江科技,2010(12).
[2]楊紅,龍華,程利,黃代英.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0(34).
[3]李盛,何濱,胡玉紅.基于項目驅動《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實踐[J].硅谷,2010(21).
[4]萬志堅.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32).
[5]王學明.淺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實踐[J].職業時空,2008(10).
[6]鄭柳萍.基于能力培養的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08(10).
作者簡介:顏志勇(1982-),女,湖南長沙人,高校教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