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妹

摘 要:針對遼河沈陽段的情況,指出遼河沈陽段存在沿岸企業污水隨意排放、居民垃圾隨意堆放,季節性河流水體自身調節、凈化能力差,水土流失加劇,凹岸生態惡化等問題,由其導致的洪澇災害、水體惡化、生態環境退化等已經嚴重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比較河流污染治理及生態恢復的措施后,回顧了遼河沈陽段從污水廠建設,水系環境綜合整治,恢復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進行的污染治理及生態恢復,并進行了展望前景。
關鍵詞:遼河沈陽段 ?存在問題 ?污染治理 ?生態恢復
中圖分類號:X5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156-03
Review 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Liaohe River in Shenyang
Wang Yunmei
(Shenya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enyang Liaoning,11001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iaohe river in Shenyang, including wastewater from enterprises along the river discharged at will,residents garbage piled up at will, poor water purification ability, soil eroding speed up,concave bank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so on.The flood disaster,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eco-environment ha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residents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and had become a main factor tha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iv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at home and abroad, reviewed the measures of Liaohe river in Shenyang,such as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onstruction,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water environment, recovery of biodiversity and so on, and expounded the future prospects.
Key Words:Liaohe River in Shenyang; Existing Problems; Pollution Contro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遼河是遼寧人民的“母親河”,也是全國七大江河之一。20世紀90年代被認定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流域之一,1996年列入全國“三江三湖”重度污染治理名單。
長期的高強度區域開發導致流域內水體污染嚴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資源嚴重不足,水資源承載能力面臨著嚴峻挑戰,不僅威脅了遼河生態安全,而且制約了區域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因此,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開展了持續不斷的治理、改造、保護和管理工作,目前遼河水質已經明顯改善,遼河流域水質達到了規定的摘掉重度污染帽子的標準。
1 遼河沈陽段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1.1 遼河沈陽段概況
遼河在沈陽市從康平縣三門郭家入境,在法庫縣楊家塘房出境入鐵嶺市,然后在沈陽市新城子區魯家窩堡重新入境,再流經新民市,最后在沈陽市遼中縣插拉村出境,經盤錦、營口,匯入大遼河流入渤海,在沈陽市境內河長307.4 km,是沈陽市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遼河季節性特點非常突出,降水集中在6~9月,水位波動很大,河床淤淺,呈現“天旱干涸,暴雨溢槽”的現象。
1.2 存在主要問題
導致遼河沈陽段嚴重污染、生態功能喪失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1)沿岸重污染企業污水隨意排放、居民垃圾隨意堆放:2008年,遼河干流沿程8個干流監測斷面中7個為劣Ⅴ類水質,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4項指標超標0.1~2.2倍。其中遼河鐵嶺段污染最重,盤錦段次之,沈陽段最輕;且出市水質好于入市水質。干流枯水期屬中度污染,化學需氧量、氨氮等4項指標超標,其中化學需氧量高達117 mg/L,超標1.9倍。豐水期、平水期水質相對較好,均為Ⅳ類水質。
2009年,遼河干流污染物指標主要為氨氮,COD污染明顯減輕,干流各斷面年均值均符合Ⅴ類標準。
沈陽段的12條支流中,小河子、小河子河和柳河,2011年平均水質、2012年7月水質均達到或好于Ⅳ類水質;拉馬河2011年平均水質為Ⅲ類,2012年7月為劣Ⅴ類,超標項目主要是COD和BOD;其他支流水質均為Ⅴ類和劣Ⅴ類,主要超標項目為COD、BOD和氨氮。主要污染源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糞便和化肥。遼河干流沈陽段支流入河水質見表1。
(2)季節性河流,水體自身調節、凈化能力差:遼河是受季節影響明顯的河流,降雨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6~9月占年雨量的75%,7~8月占年雨量的50%。豐、枯水年及實測最大與最小年雨量比差達2~4倍。在冬季,局部河段甚至出現干涸斷流的情況。由于水量的不均勻性,導致河流本身的調節、凈化能力差,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濕地萎縮。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遞增,多年降水量在400~1000 mm之間;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豐、枯水年降水量比值一般可達2.1~3.5倍。
(3)塌岸嚴重,水土流失加劇,凹岸生態惡化:遼河干流自福德店至入??诤拥廊L538 km,流經遼寧中部平原區,受上灘洪水淤積影響,灘地除表層有1~2 m厚種植土或粉質粘土外,灘地下層土質多為粉土或粉砂層,極易受水流淘刷,造成彎道河段嚴重塌岸。據調查,絕大部分彎道凹岸,基本都是陡坎,尤其是下游的遼中境內,局部段塌岸速度可達每年20~30 m,造成河勢嚴重不穩,陡坎持續坍塌,水土流失加劇,危及灘地已有植物帶和管理路的安全,造成凹岸河灘自然生態惡化,岸灘植被遭受破壞,岸坡不穩且長期裸露,破壞生態環境。
以上這些問題導致的洪澇災害、水體惡化、生態環境退化等已經嚴重影響沿岸居民的生產生活,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流域的綜合治理迫切、必要。
2 國內外河流污染治理及生態恢復措施及現狀
泰晤士河是英國倫敦的母親河,工業化時代的開始導致河水嚴重污染、霍亂頻發,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政府與倫敦當局意識到河流污染危害的嚴重性,開始對其進行治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852年至1891年,制定了河流污染治理規劃,修建了兩套隔離式的排污下水管網系統,初步實現了泰晤士河主城區河段水質的好轉,但并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施,只是將主城區河段的污水轉移至遠離城市的下游地區;第二階段為1955年至1975年,對泰晤士河進行全流域治理,合理布局和建設下水及污水處理設施,革新污水處理技術,對兩大排水系統末端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第三階段為1975年至今,進入泰晤士河治理成果的鞏固階段,通過全流域水資源管理,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加強立法和監督管理。經過160多年的治理、修復,如今泰晤士河已經恢復了以往的碧水藍天。[1]
新加坡河被稱為新加坡的“生活之河”,作為當地臨海的主要運輸河道,自19世紀初以來往來船只頻繁,到20世紀,沿岸已成為諸多工廠、商鋪、倉庫的聚集地,由船只和沿岸居民排放的生產、生活污水都直接流入新加坡河,導致河水嚴重污染。1977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提出“十年清河,十年河清”,“十年內能夠實現在新加坡河釣魚”的目標。政府下令要求新加坡河上所有船只一律停駛,兩岸貨倉和船廠強行搬遷,在全島鋪設地下水道,將沿岸的近3000戶家庭小工業作坊集中遷入可控制排污的中心工業區。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河已變得清澈美麗,水生生態系統逐步恢復。[2]
國內,隨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從盲目開發,簡單追求經濟效益,轉變為以不犧牲環境為代價進行開發,之前過度開發帶來的河流水質污染、生態破壞的問題也已被重視,并正在通過各種措施對其進行恢復。很多省市的河流都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并從單一污染治理逐漸向全面生態修復轉變。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流經天津的1級河道總長1095.1 km,2級河道總長1363.4 km。由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進入河道,使河水中的氮磷元素集聚升高,2012年夏,天津市中心城區168.28 km的2級河道,46.9 km的1級河道爆發藍藻,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嚴重。[3]
滇池是我國第六大淡水湖泊,20世紀50年代,滇池水質清澈,水生植物豐富。60年代水質為Ⅱ類,70年代水質為Ⅲ類,到80年代初,全湖水質下降成劣Ⅴ類,是我國污染嚴重的湖泊之一。近年來,按照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要求,全面推進環湖截污、環湖生態、入湖河道整治、底泥疏浚、水源地保護、外流域飲水六大工程建設,滇池水污染惡化的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入湖河道治理是滇池污染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開展截污、清淤、生態河堤、入湖口濕地等工程建設,達到改善滇池水環境的目的。[4]
3 遼河沈陽段污染治理及生態恢復措施回顧
加速城鎮及流域污水處理廠建設,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在遼河干流及八家子河、長河、左小河等支流河沿線建設區、縣(市)污水處理廠,在縣域地區建設鄉鎮污水處理設施,保證80%的鄉鎮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獨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大力實施水系環境綜合整治,實現景觀化目標:康平縣關閉直排臥龍湖排污口,城鎮污水全部進入康平污水處理廠處理;法庫縣關閉直排拉馬河的排污口,城鎮污水全部進入法庫縣污水處理廠處理;新民市關閉直排遼河干流的排污口,城鎮污水全部進入新民市吉康污水處理廠處理;沈北新區新城子地區關閉直排長河和左小河的城鎮-排污口,城鎮污水全部進入沈北新區新城子污水處理廠處理。同時全面實施遼河沿線支流河整治,進行河道疏浚、清淤、護堤、綠化等工程,進一步減少遼河污染負荷,改善遼河干流水環境質量。建設康平三河下拉濕地、沈北新區萬泉河濕地,新民養息牧河、付家窩堡排干等支流河入遼河口濕地,新增濕地近萬畝。2011年上半年遼河干流化學需氧量由2010年的20 mg/L下降到13 mg,水質得到持續改善。
實施干流蘭蓄水工程,增加河道水量,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自2010年以來遼河干流修建橡膠壩8座,新增濕地面積3萬余畝,新增需水量5000萬m3,對回補地下水,改善河道周邊生態環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實施河道治理工程,有效防止兌岸。對重點河段166 km岸坎綜合治理,陡坎削坡、險工加固、生態護岸,防止水土流失。
禁牧、禁漁、保護鳥類,恢復遼河生物多樣性。經調查與2009年相比較,遼河保護區植物增加61種,鳥類增加27種,魚類增加6種,大型底棲動物增加95種,遼河生物多樣性得到明顯的改觀。
灘地封育,阻斷遼河面源污染。修建遼河保護區封閉圍欄531.4 km,建設生態阻隔帶188 km,明確了行洪保障區土地與農民土地的界限,為自然封育奠定基礎,沿河形成自然生態廊道33.5萬畝。有效治理面源污染,防止沙塵暴、涵養水源及生物多樣性生境的營造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施綠化工程,加速生態環境恢復進程。5年來對15處生態示范節點進行綠化,累計綠化面積3.6萬畝,種植喬木66.4萬余株,灌木128萬余株,水生植物133.6萬余株,其中加寬河和補植護堤林總面積11640畝,生態恢復效果良好。
4 結論與展望
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治理,統籌河道整治和河流濕地恢復、環境污染控制、生態建設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使遼河沈陽段成為水質良好、生態健康、景觀優美的健康河流生態系統,為遼河沈陽段管理機構建立高效協調的,融治理、建設、保護、監管為一體的創新型河流綜合管理體制機制,從而實現“根治遼河,徹底恢復遼河生態,造福子孫后代”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 許建萍,王友列,尹建龍.英國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的百年歷程簡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3):15-16.
[2] 黃迪.國外著名河流治理模式[J].中國水運,2008(8):26-27.
[3] 胡靜波.城市河道生態修復方法初探[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7(2):128-130.
[4] 李朝暉,秦建橋.南方城市受污染河道的生態修復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4):8319-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