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弈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進步,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也有了快速的發展,人們對與水利工程的景觀性也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水利工程與景觀建設的融合是水利建設發展的趨勢,水利工程與城市休閑、景觀的融合課題成為相關研究人員研究的重點。文章首先對我國的城市水利工程于休閑景觀建設的現狀進行了闡述,指出了當前的存在問題,并對城市水利工程建設與城市生態、休閑、景觀的融合進行了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景觀建設;城市休閑;現狀;探究
1 概述
水資源及其利用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為了實現現代化、生態化的城市建設,我們應將水資源做出發展的支撐。近年來,為了保持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倡將水利工程建設中融入城市生態景觀,發展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態問題,創造出和諧的城市生態環境。新的時代環境下,我們不僅應把握水利工程的防洪等基本功能,還應對城市水利工程相關環境效益重視起來,加強水利工程和城市的景觀功能、生態功能的結合,實現城市水利工程的現代化與生態化。
2 水利工程與城市休閑景觀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趨勢己經開始向水利工程與景觀建設的結合的方向發展,也開始關注建設水利工程建筑物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谝陨蠋c,生態水利和環境水利的建設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出現在我國現在的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設中。
2.1 人為建設對原有天然河道系統的破壞
原有河道建設中使用的多為硬質材料,不同程度上損壞了天然河道的性能。尤其是裁彎取直的河道處理方式改變了天然的河道流態,甚至造成了對河道的阻斷。近年來,在河道周邊建設建筑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嚴重影響了河流的水文特征與性質,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影響了城市河道的自然景觀。
2.2 水利工程景觀規劃不完善,景觀風貌不明顯
對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缺少對景觀系統的整體規劃,導致不能呈現完整的景觀風貌。傳統的水利工程側重于防洪等基本功能,沒有重視對城市景觀與生態的建設與設計,水利建設中采用普遍的散點式規劃模式[1],工程中景觀的聯系性與景觀效果亟待提高與完善。
2.3 水利樞紐區景觀特色沒有得到彰顯
通常情況下,水利工程的水利樞紐區融合了工程景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多種景觀要素,是展示水利工程的景觀豐富性的重要區域。但是,目前我國在水利工程的設計中,沒有事先對水利工程樞紐區的特征進行詳細的了解。目前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對于樞紐區的規劃比較單一,沒有結合實際的周圍環境進行景觀綜合化的考量,在景觀組織上也缺乏設計思考,導致樞紐區缺乏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導致對水利工程樞紐區景觀規劃與建設力度不夠,沒能充分彰顯水利工程樞紐區景觀特征的多樣化。
2.4 景觀設施建設不到位,缺乏風格的多樣性
水利工程建設中,景觀設施建設不到位,水利景觀協調性也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在景觀的設計中普遍出現水利建設與風格不協調的現象,部分水利工程建設區的設置在意向與功能上都不太匹配,造成了水利工程的景觀與小區沖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風格設計也缺乏多樣性,對景觀建設的缺乏整體的規劃。
2.5 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破壞較大
3 水利工程與城市休閑、景觀的融合
3.1 堤防與景觀的融合研究
目前我國的眾多城市河道都是簡單的硬質鋪裝[2],忽視了植物種植,不具備較高的景觀觀賞性,在植物設計上應加強邊界栽植,利用防洪堤景觀塑造優美的城市綠化線條,防洪堤上進行合理的景觀小區設置,打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完善水利工程的人文特征。可以在防洪堤上種植藤蔓植物,在堤下采用合適的水生植物進行種植,豐富護岸的綠化景觀,增加其生態效益。
在堤防的設計中還可以利用水位高差進行空間景觀效果的營造,上層平臺主要進行以娛樂設施和植被種植的設計,下層平臺可以側重臨水步行道的設計與配置,設置碼頭等親水設施,將水利工程建設與城市生態建設緊密的聯系了起來,而且豐富了水利工程的景觀效果。
3.2 護岸與景觀的融合研究
在護岸的建設中,可以適當減小護岸的視覺高度差,改善親水護岸空間,為人們創造更多親水的機會??梢圆捎脤ψo岸底部進行植物綠化的方式降低其視覺高度,不僅提高了護岸與水面交界景觀的豐富性,同時還可以為人們營造了親水的平臺。還可以采用多層臺階狀護岸的設計,使人們在更安全的環境下增加親水活動。
增加護岸交界線的柔和性也可以為水利工程增加生態景觀的效益,采用天然石塊進行水際線的模糊與柔化,可以使水利景觀更加自然,增強景觀效果。
3.3 水閘與景觀的融合研究
水閘作為是比較高聳、醒目的景觀設施在水利工程的設計中需要得到重視,對于水閘與景觀的融合設計,應特別注意周圍原有的景觀環境與建筑風格,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景觀的設置與美化,適當加入城市人文景觀,實現水閘與景觀的融合。目前我國很多水利工程的水閘都是采用混凝土面,使水閘景觀缺乏美觀,我們可以采用瓷磚飾面[3]的方式對建筑物進行美化,增加其觀賞性。
我們可以在水質較好的親水區種植不同層次的水生植物,營造豐富的水生植物景觀效果,在適當的地方設置景觀長廊、平臺等小品,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
合理的利用植物的遮蓋效果進行水工建筑物的美飾,比如利用倒垂的迎春對箱涵進行掩飾,采用竹節類植物進行水閘翼墻的遮掩與美化,在檢修閘的蓋板上種植黃楊等可以對混凝土墻面進行遮掩,又可以創造出豐富的植物造型。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與城市休閑、生態景觀建設進行融合是我國水利建設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堤防、護岸、水閘站等方面與生態、休閑景觀的協調設計。目前我國的相關研究還處于發展的階段,水利工程正逐漸向自然化、生態化發展,但是與城市生態景觀的結合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楓.生態、景觀與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規劃設計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
[2]袁曉平.生態、景觀與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規劃設計研究[J].吉林水利,2015,1:8-10+14.
[3]李磊.城市發展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觀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