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摘 要:直觀教學手段給高中地理概念教學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突破概念教學中的重難點,將抽象的概念變為具有直觀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樂于接受,這極大地提高了概念教學的效果,而且還十分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能力。因此,就直觀教學手段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淺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直觀教學;空間概念;實體形態特征
由于地理概念是把許多的地理事物的具體特征加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而形成的。高中地理綜合性很強,而且所涉及的概念也很多,尤其有很多抽象性的地理術語和名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的困難。要想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概念,其一個重要的初始層面就是應賦予地理概念以直觀和具體意義。筆者認為,對概念的學習應重在理解,而不應機械式的記憶,所以在課堂上采用直觀手段,化文為圖,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多樣的直觀手段既可以增強概念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下面就直觀教學手段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淺談幾點認識。
一、直觀教學在空間概念中的應用
地理空間概念往往在空間上具有廣延性,而這就需要學生必須對空間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地理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影響學生學習的各種因素,合理地選擇直觀教學手段,以豐富的感性材料激活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舉例分析:
1.以“圖”來講地理實體的空間位置
地圖可以非常準確地展示出各種地理事物的絕對地理和相對空間的位置。因此,地理概念教學中一旦涉及空間位置的時候自然就離不開利用地圖的輔助教學。通過地圖這種直觀教學手段不僅可以讓學生輕松地認識到地理名稱與其對應的空間位置,更能幫助學生快速記憶。
如,高三總結復習時,對“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總結中,其中分散在各省區的大型煤礦共有10余個,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各省著名城市地名與位置”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讀圖。如,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個省區去找對應的煤礦,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加快記憶的速度,并對煤礦的歸屬省份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空間認識。
2.借助“多媒體”打破空間限制
地理空間概念有很多方面,有些時候還會涉及動植物、天上的、地上的等各種各樣的地理事物,這就對一般的直觀教學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體技術為直觀教學帶來了新的途徑,尤其是它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可以更加靈活地重現自然界中真實的地理事物。因此,教師應善于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優化地理空間概念教學。
如,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教學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演示“巖石的轉化過程”,通過這樣的演示打破了空間的限制,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石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如此動態的直觀教學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也有利于形象記憶。
3.展現實體形態特征,選用地理示意圖
在空間概念教學中,向學生展示與地名所代表的地理實體的空間特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地名的理解和記憶,而選擇什么樣的直觀策略,就十分重要了。地理示意圖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而制作,需要什么就畫什么,可以消除大量的無關信息,突出所要學習的地理實體的形態特征,讓學生觀察起來更清晰明了。
如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節《水循環和洋流》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試著繪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簡圖(用實線表示暖流,虛線表示寒流),然后由教師總結,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主要的洋流,這樣學生可以一下子抓住重點,更好地記憶。
二、直觀教學在時間概念中的應用
1.用地圖“說話”,讓因果更加清晰
地理時間概念具有時間上的廣延性,而且此類概念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形成過程,即其成因往往伴隨著諸多的因素,所以在對其進行描繪的時候往往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掛圖承載的信息量很多,而且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教師借助地圖來講因果關系,會更加形象,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2.善用多媒體,跨越時間尺度
地理空間概念與時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而且時間跨度長,當所涉及的時間跨度過大時,最好的選擇就是多媒體這種直觀教學手段了。多媒體在展示地理事物隨時間變化的各個階段的特點上有著其他直觀教學手段所沒有的優勢。
如在進行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中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變化規律探究教學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演示不同月份太陽高度與地面物體影子的變化來探究正午太陽高度,通過這些不同的圖,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正午太陽高度在不同時間跨度中的表現,讓學生根據直觀的形象去分析和總結變化規律。這樣教師教起來生動活潑,學生學起來會更加輕松。
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中有效地運用直觀手段是現代地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而且在教學中已經被教師廣泛應用。作為一線教師的還我們應不斷總結經驗,充分發揮直觀教學手段在地理概念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地理概念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其敏.高中地理中直觀性教學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4(26).
[2]周鑫彤.直觀手段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