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偉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和教育要求的不斷增強,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理論教學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在這樣的大背景條件下,初中教學除了基本的知識教學,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而在綜合學習能力中,最為基礎也是最有價值的就是合作學習。本文就針對語文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做一些探究。
隨著近些年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意識到要進行課堂的合作性教學創新。然而合作教學效果卻是相當不明顯的,課堂的教學效率不能局限在現在所達到的現狀,而是應該有更深、遠更長足的進步。那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從哪些方面實施合作學習的方法呢?
一、端正學生的合作學習態度
“從態度出發”是任何一種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合作式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創新點和有效之處就是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做到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和教學的必要性。要讓學生意識到,各抒己見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而絕不是違背課堂秩序。尤其是要注意在討論和研究的過程中更不能離題,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將語文問題讀懂吃透,合作團結地對問題進行研討解決。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的努力和安排,即在進行合作式教學的小組分配之前就要明確教學目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知道知識的正確獲取方式,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剖析和解答,并能通過與合作者的交流和溝通,從中汲取更高水平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心理和人格。
二、發展多種合作學習策略
初中語文課堂上要想發揮合作學習的終極效率,就必須要求教師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禁制,開創新形式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教學的預習階段。也就是說,讓學生集思廣益地進行課前導入,初步掌握學習的重點,并能自覺地發現問題的難點所在。語文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并非以理論見長,而是更加注重人文感情。所以說,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點開放學生的合作學習策略,主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不再局限于“課前”,而是發展到“課上”,對重點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對簡單問題細細帶過。甚至是鼓勵學生進行“課后”的總結和反思。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教學,讓教學真正地充滿活性。
三、進行小組合作競爭制
合作式學習的本質即是要求教師能夠隨機性地將班級同學分成幾組,這里需要強調的就是“隨機性”,教師要善于把握這個分組的“度”。即不能在分組的時候,將學習好的或者學習稍差的學生分為一組,應該是有穿插的,并進行適當的安排,綜合每一組的實力,力求均衡。教學中采用小組競爭制,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進行競賽式的學習,即所謂的“有壓力才有動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體凝聚力。因為在這種形勢下,一個人的優秀在團體中的作用就顯得非常渺小,只有大家的優秀才是小組的成功。尤其是涉及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方法更顯得重要。畢竟,語文學習更加注重綜合能力和人文交際能力。當然,這里的競爭可以不單純地局限在知識理論的研究時間長短和掌握程度的強弱,而是可以擴展為進步幅度的大小。鼓勵學生在教學中“學會學習”,而不是單純地“學到知識”。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發展和創新其實已經有了很多變化,然而始終沒有離開我們要求的“人文性”和“實用性”。語文學科的能力高低,不單單是成績的高低,更是在實際生活中的有效運用,這也是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語文注重交流,才使得合作學習的開展迫在眉睫。在合作教學中,學生可以親身體味語文、感悟語文,從而掌握語文。
參考文獻:
李剛.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初探[J].讀與寫:上旬,2014(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