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軍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恰當運用情境化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好的方法,它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生活化;創設
情境化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造性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情境化的教學方法,選取生活中典型的生活場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教學方法,無疑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好的方法之一。
一、情境化教學的好處
首先,情由境生,學生在場景中產生情感化的體驗,并引發思考,在矛盾的交錯碰撞中引起心靈的震撼。這種教育方式也稱作是觸動學生心靈的教育。
其次,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因為創設的情境是開放的,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課堂的主人,知識的自我建構者。教學中的情境恰恰為學生創造了這樣一個條件,它有時會使學生忘記自己的存在,陶醉于其中。
第三,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情境化教學,打造生活化的課堂,有利于課堂知識的拓展、延伸,知識能力的融合,并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有利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情境化教學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那么運用情境化教學有如此多的好處,是不是多多益善呢?答案肯定不是,它的運用也有其原則和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以需要為原則,以自然為準繩。情境化教學固然好,但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應站在整堂課的高度總體把握,用還是不用,用在何處,用多還是用少,會不會喧賓奪主,前后是不是協調一致,整體效果如何。魯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五課第二框《競爭不忘合作》一節中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時,我把學生分成兩部分,甲方觀點:合作重要,乙方觀點:競爭重要,雙方展開辯論。在模擬辯論會的場景中,既展現了自我,又加深了學生對兩者關系的認識,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效果良好。
第二,創設教學情境,應遵循生活化的原則。從生活中來,回歸到生活中去,忌憑空捏造。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化的教育,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教育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三,創設情境應遵循啟迪性原則,以人為本,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自由發揮的空間。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行利其器。”如果你想邁向成功,就請先用好“情境化教學法”吧!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