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淑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立興趣是學生主動進入創新學習狀態的前提,而創新思維則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使學習更有成效。如何將二者巧妙結合,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是至關重要的,現根據教學體會,談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問題的興趣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思維的變通。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使思維處于興奮狀態,老師要做多方面的工作:(1)注意提問技巧,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2)營造平等的心理氛圍,鼓勵學生勇于提問。(3)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勤于提問。概括起來講,即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技巧,有提問的膽量,養成提問的習慣。當學生突然接受自己根本不曉得的新奇信息或與大腦中穩定的前概念相矛盾的信息時,就會出現好奇心,產生求知欲望,問題就產生了。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契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
1.“捕捉新奇”出問題
物理學領域有許多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新奇的,像“納米技術”“信息高速公路”等,學生首次接觸到這些名詞時,可能會問:“什么是納米?”“信息高速究竟有多快?”以這些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還有助于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攝取新知識的能力。
2.“發現矛盾”出問題
物理學中有許多新知識初看起來與原有知識矛盾,學生就因此產生了許多問題,如,學習望遠鏡時,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物體距離物距很遠所成的像應該是縮小的,可為什么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時卻感到物體被放大了?這就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借助對這類問題的討論,學生不僅有了探究的欲望,化解了疑點,而且增長了實踐知識。
3.“追根溯源”出問題
物理學中好多知識都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追根溯源,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習“浮力”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把易拉罐底朝下往水里按,體會用力大小的同時,觀察水位的變化。學生很容易發現,越往下按越用力,并且排開水的體積越大。進而產生疑問:為什么越往下越用力?難道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水的體積有關嗎?進一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問題的欲望。
二、搭建交流平臺,實現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老師必須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進行互動或教學,展現物理過程,才能激起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所謂互動式教學就是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主題,討論交流,實現師生多邊互動,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物理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合作的意識,互動方式可分為師生間的“角色互動”和“思維互動”。
1.角色互動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不妨把三尺講臺這塊陣地讓給學生。實施師生角色的互動,可采取“自講、互評”模式。例如,在單元復習中,可讓學生列出本單元的知識結構,然后展示給大家,同學之間提出問題讓對方解答,也可以扮演老師的角色講解本單元的知識點及所想到的問題,老師在“引”字上下工夫,把更多空間留給學生,誘發他們去思考、探索、體會、表現,有了興趣和任務感,自然會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2.思維互動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本質體現在思維互動上。實現思維互動常見的策略有:
(1)問題激“動”
物理學知識的學習可采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問題應該由師生雙方交替提出。例如,學習磁場時,教師問:“關于磁場,同學們還想了解哪些問題?”學生會紛紛提出“我想知道磁場空間各點的磁場方向是雜亂無章的還是有什么特點?”這時再動手實驗,學生會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探究得特別認真。
(2)實驗帶“動”
實驗教學貫穿整個物理教學中,實施實驗教學可把學生帶入“思維互動”的新天地,使學生以積極的思維狀態投入到教學中去。
三、以開放題為載體,培養思維創新能力
用開放題作為載體來承載開放式教學理念是教學設計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放內容
老師所提問題與課本知識有關聯,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夠,需要學生借助獨立的思考和實踐活動,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后,緊接著問凸面鏡和凹面鏡成的像會有什么特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類比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方法探究一下。
2.開放方法
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問題解決程序。比如要研究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實驗器材來優化組合設計。
3.開放思維
強調學生在問題解決時思維途徑的多樣化。比如,測物體質量,可以用天平測,也可以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G,再用m=G/g算出質量;還可以用量筒和水測出體積V,查出密度ρ,再根據m=ρV算出質量。
4.開放結果
沒有所謂的唯一標準答案,對于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結果,追求是獲得結果的過程,即要求學生不斷地去尋求在給定的條件下存在多種可能的答案。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的條件,可以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也可以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
以上三大策略在教學中并非相互獨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相應的策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羅飛.物理教學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的激發.讀與寫,2013(2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