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蕾
摘 要:技術進步推動了各行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對建筑需求逐年增多,建筑工程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建筑工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影響著最終的工程質量。大規模的建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討了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房屋建筑;深基坑技術;施工質量
前言
建筑工程中,遇到的問題成因復雜,只有通過相關技術,解決地質、結構等問題,才能進入下一步施工,這就需要在施工前,進行多方面調研,對比圖紙與現場情況進行修正,一般情況下,需要由技術人員進行測算,找到問題原因,形成多方面建議,再由施工人員進行結構處理與加固,這一環節非常重要,能夠從根本上預防房屋竣工后的沉降,因為地基在作用力情況下,會產生下沉或巨大拉力,這種力的作用會導致建筑物地表裂縫或損傷,安全隱患較大。在我國,建筑行業中地基處理方式有許多種,主要包括:砂墊軟層、加固路堤、豎向壓護道、淺層處置、強夯等。隨著工程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勘察技術、測量設備、測試儀器和計算機技術等的推廣與普及,使相關行業內容均有了進一步提高,也促進了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術發展與完善。
1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基坑開挖過程中邊坡地基處理
基坑在開始挖掘的時候,對邊坡的處理非常關鍵,可以說,是整體深基坑施工最基礎的步驟,這一環節施工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工程安全是否高效、快捷地完成。當前,建筑行業使用的基坑開挖對邊坡地基處理的施工中,主要就是采取塑料排水板排水固定法來進行,在真正使用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給施工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近年來,在施工中,因為使用這種方法出現的問題,越來越暴露出了技術上的不足,特別是在排水板排列順序中,極容易出現混亂的情況,各種錯誤不斷,有的時間短,不能有效快速的排除淤泥,導致了平衡時間不夠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了進度,更嚴重的會影響到大堤穩定周期。
1.2 地質勘探問題
勘探工作在工程建設中較為重要,數據準確與否影響到工程各個環節,有些勘探人員在實際的勘探過程中,只看到表面,不能深入研究區域特性,那么就會影響到后期施工,通常表現如下:勘探點深度與間距出現的問題。按相關工程質量標準規定,工程人員對復雜區域的勘測,一定要加密加大勘探點,使點位設置合理科學。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施工單位為了節省施工時間、節約支出就減少點位,或者有的干脆就使用原來的點,不能進行新點設置,這就從根源上留下了安全隱患。有些勘探人員憑經驗應付,不按原有規定施工,編錄人員沒有好的變動性,這就無形之中導致了相鄰兩個勘探點地層差異性大,過于懸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勘探人員沒有了解勘探區地質情況,依照陳舊的地基基礎進行參考,不符合工程實際要求。地基巖土經常會出現濕陷性土,會嚴重影響到每一個勘探點距離,使距離滿足不了施工要求。在地質勘探深度上是有標準的,通常情況下孔深保持在15m左右,5至7層的磚混結構住宅就可以滿足要求,軟土層就需要加深加固,如果還按照原來15m的深度,很顯然是不符合工作需要的;碎石2至3層的地方選擇15m進行勘探,就是最嚴重的資源浪費;原位測試一定把握好原則,必須嚴格按標準做好每一個環節,這是影響到整體數據的步驟,需要了解地溫與氣溫的基本情況,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溫度,需要設定不同的觸探指標。在標準貫入實驗的時候,桿長與孔深數據不一致,達不到標準,容易出現問題;測量地下水位和采取樣品必須要認真,做好各段保存工作,如果工作不認真,就會忽視抽水井及滋出地下水周圍的峭壁,往往會測算出錯誤的數值,導致施工過程問題頻出,采集到的標準試樣,要按照標準要求規范操作,不能隨意亂放,導致各層出現混淆,無法保證準確度,另外還要注意數量上的均勻,既體現代表性,又呈現同一性,使實驗完整的測算出地基含水量情況。
2 深基坑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2.1 護筒的制作及埋設
深基坑開挖技術中優質護壁是關鍵,而在施工中,涉及到許多工藝技術,特別是護筒的制作和埋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施工人員需要按照標準進行操作,利用機架上的深度控制儀將精度控制在1m以內的范圍,保證精準度。通常情況下,進行護筒制作的時候,使用到厚度10mm~15mm的鋼板進行初卷,形成規格為2.0m左右長度的護筒結構,然后再進行重復拼接,直到形成一個12.0m~14.0m總長的護筒,為了更好的固定,需要在兩端分別用鋼制槽制成“十”字形內撐,這樣,當護筒插打的時候,保證穩定性,確保剛度,護筒起吊后安放在定位架中,一定要使用經緯儀控制好垂直度,并使用等重的振動錘擊入原土層。單樁護筒一般長的26.0m、短的22.0m,通過分節焊接、高速旋轉鉆機擊入,擊入巖石14.0~16.0m左右停止,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鋼護筒垂直度一定要優于1/500,定位誤差確保小于1cm以下,這樣才能滿足施工要求,形成穩定的結構。
2.2 水泥漿制備
需要使用噴射機進行噴射,把水泥漿均勻的灌注到地基,形成牢固程度高的基礎結構,這項技術影響到工程整體質量。水灰比需要控制到1:1.3或是1:1.4,需要按照標準規范進行配比,形成高強度水泥漿,比重保持在1.52g/cm3,稠度控制在7s左右,泥漿用量達到170kg/mol。
2.3 水下平臺沖鉆機成孔正循環
水下平臺使用的是沖鉆機,成孔正循環是一項穩定的技術,但是在運用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問題,要想正確處理好深基坑施工進程,就需要確保鉆機就位時,鉆機天輪滑槽中心對準樁位中心;開孔時一定要把泥漿循環軟管綁在沖錘錘頂上,一邊沖擊一邊造漿,沖程高度1.0m~1.5m之間。如果遇到圓礫層或者花崗石基巖時,鉆進0.5~1.0m左右就需要返漿,保證零孔渣。沖錘沖程高度要有所調整,基本保證在2.5~3.5m之間為宜。
2.4 多次清孔并篩除含砂率
清孔要關閉通往渣漿分離器的一字閥門,集資進行清理,通過渣漿分離器除去細砂,注水換泥漿,泥漿比重保持在1:1.5,含砂率4%以內,孔底沉渣小于5cm。二次清孔需要鋼筋籠、灌漿管安裝完畢后進行。
2.5 水下鹼灌注
水下混凝土施工采用280mm×2700mm游輪速接式導管進行灌注,輔助0.5m,1.0m,15m短導管各數根和容積2.0立方米的灌注斗。需要正確處理好塌落度。
3 施工工藝改進的技術措施
3.1 樁位安裝要求準確
鉆機在安裝過程中,需要保證平衡度,嚴格的測試確保施工安全。調整好鉆頭位置,正確的方法是對準樁位中心。
3.2 合理確定樁身的長度與鉆孔深度
當確定了各樁位間距后,需要由專業人員用水準儀測出水下施工場地標高,測算出鉆孔深度和空噴段起點深度,當旋噴樁鉆頭至樁底0.5m的時候,一定要提前打開高壓泵注射機,避免出現樁底淤泥堆積。
3.3 防止樁身的淤泥沉積
有些施工現場土質粘性大,產生粉質粘土層,這時候就可以利用降低鉆頭深度、提升噴孔速度、提高鉆頭旋轉率等方式進行擴孔處置。
4 結束語
深基坑施工必須用規范化的施工技術進行合理控制,才能確保施工安全。建筑單位和管理部門在不斷加強調研與監督,全面明晰施工地地基環境情況,保證建筑深基坑設計和施工科學可靠,不斷推動建筑行業施工技術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區建超,王兆.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術[J].江蘇建筑科技學院院報,2012,6(31):53-54.
[2]陳淑卿.深基坑施工技術及難點探討[J].廣東建筑科學文匯,2012,8(11):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