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生
【摘要】綜合素質評價已成為當前學生評價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試從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現狀意義、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評價的實施等方面作了實踐探索;從評價結果切入闡明了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效應;并對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困惑作了理性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義務教育 學生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24-02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對改變單一的評價方法、構建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潛能發展、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和稟賦得到不斷的開發和釋放,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探索
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現階段具體操作和落實的是九年級學生。
(一)統一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思想
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初,一些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看法和理解不一致。面對種種議論和猜測,學校通過各種形式層層動員學習,統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思想、掌握評價工具;明確素質教育發展的新動向、學生素質的新要求;掌握教育評價的新理論、綜合素質評價操作的新方法。
(二)確定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原則
1.生本原則。辦“讓學生滿意的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奠基。
2.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中主體,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得到體驗和教益,既知道成功的一面,也深知努力的方向。
3.綜合性原則。在評價指標中具體體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
4.民主性原則。全員民主平等參與,增強評價工作的透明度,實施“陽光工程”。
5.發展性原則。體現社會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對學生不做絕對的終結性評價,要做利于學生成長的發展性評價。
(三)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
1.建立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構
(1)成立縣級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
(2)成立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委員會。
(3)組建班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
(4)成立專項測評工作小組。具體設置是評價指標的每一大類設一個小組。
2.確定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應多元化,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社區村委等,學生應是主體中的主體。
3.健全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
引導機制,發揮學校的引導、檢查、監督作用。互評機制,學生之間互評、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相結合。反饋機制,評價結果與學生、家長見面。激勵機制,評價結果是評優評先的基本依據,是學生畢業、升學的必要組成部分,體現評價結果的剛性。
二、義務教育綜合素質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其實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很多問題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實踐,也希望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建議。
1.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難以確定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涉及三個相互關聯的具體問題:一是“價值標準”,如何界定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價值導向?二是“內容標準”或稱為“維度標準”,以何種內容或維度來反映綜合素質不同層面的發展狀況?三是“類別標準”,用定性指標還是定量指標來表達學生綜合素質的指標體系?
2.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功利化
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人們大多只重視學生學業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教育功利性凸顯。當前我縣雖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高中的招生錄取掛鉤,但也出現了評價功利化的趨勢,有時成為了拼爹游戲。
3.綜合素質評價客觀性無保證
各環節對學生的評價,誰敢肯定不會遇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客觀性難以保證。在對每個學生做出綜合性評語時也有太多主觀性可能。
4.綜合素質的評價方法要進一步優化
量化的評價機制迫使評價者和評價對象過分注重定量評價,忽視定性評價;只重評價結果,忽視評價過程。目前以面向“過去”為主的終結性評價如何轉變為以面向“未來”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三、完善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對策思考
(一)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培訓制度,保證每位參與綜合素質評價的人員得到培訓,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評價能力,明確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程序和要求。公示制度,評價結果要張榜公示。監測制度,主管部門要對評為A等的學生進行抽測,并將抽測情況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示。
(二)建立學生“信息檔案袋”,及時反饋評價信息
學生信息檔案袋用于收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實證材料,記載的內容要與評價指標相匹配,能及時反饋信息。
(三)評價過程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和標準要體現人本觀念,每個維度都要有明確的界定和要求,該剛性和柔性到什么程度要明確說明。要體現區域差異、校校差異。A等應不受比例限制,學生符合標準即應評上。
(四)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評價的積極性
學校要大力宣傳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和意義。引入社會、家長監督機制,讓相關部門和家長們了解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終身發展的影響,調動各方面參與這項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