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久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33-01
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是社會發展和事業進步的不竭動力。面對當前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手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對象的更換的復雜形式。如果教育不創新,就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變化,就不能解決現實中教育存在的復雜問題。本文主要論述創新的內涵、創新的目的、創新的方法和創新的意識等問題,以供同仁們參考。
一、理解創新的內涵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
創新是當今世界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大到政府官員、企業家,小到普通百姓,幾乎都念念有詞地談創新,同時,創新它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起源于拉丁語,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就是創造和發明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等。創新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要想沒想過的,做沒做過的,使我們的思想和認識更加符合變化了的實際。創新有大有小,卻無處不在。重大的發現,重大的創造,重大的改革是創新;拓展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也是創新。
二、明確創新的目的是提高創新能力的保障
1.創新是貫徹黨政方針的需要。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關鍵”。重視自主創新既是黨中央在客觀分析和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做出的必然選擇,也是對未來科技和經濟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主席出席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時說:“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實現從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創新是實現國家富強的需要。首先,當今世界正在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現代信息文明邁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恰恰在于創新;其次,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國際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表現為創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數量的競爭;第三,走自主創新之路是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在總結各國發展經驗和教訓基礎上所做出的科學抉擇。如果我們不靠自主創新,就面臨著技術、經濟、政治被邊緣化的危險,同時還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第四,加快提高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應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挑戰,實現國家富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3.創新是實現教育改革的需要。首先,教育創新是實現“三個面向”的需要。創新教育將在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教育創新是迎接知識經濟的需要。創造力是人類最重要、最寶貴、最高級的能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參與國際競爭的最有效、最直接、最持久的武器。在世界知識經濟浪潮的沖擊下,要想乘風破浪,就得深入開發國民的創造能力,而這就需要對人民進行教育創新。第三,教育創新是改革教育體制的需要。伴隨時代的前進,教育領域不僅有許多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又不斷出現許多新的情況,教育體制已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通過教育創新來解決。
4.創新是解決教育現實問題的需要。今天,面對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手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對象的更換,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都面臨嚴峻的挑戰,改革確實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區,尋找解決這些具體問題的途徑,需要教育創新。如果教育不創新,就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變化,就不能解決當前面臨的具體而復雜的問題。學校里的管理人員和廣大教師每天所面對的問題,都是創新的切入點,所以,推進學校內部的創新不僅是改進學校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的動力與途徑,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之路。
三、掌握創新的方法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礎
創新思維包括四大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反向思維、橫向思維和求異思維。
1.逆向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人們習慣于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其實,對于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2.反向思維:反向思維就是反過來想,它要求打破常規,從與習慣的思路相反的方向來探討問題。其實質就是辨證法的對立統一思想在思維領域中的反映。反向思維具有可逆性,它常常喜歡“倒過來想問題”,從相反的視角來審視事物,避免了單一正向思維的機械性和簡單化。
3.橫向思維:所謂橫向思維,是指突破問題的結構范圍,從其他領域的事物、事實中得到啟示而產生新設想的思維方式。由于改變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試圖從別的方面、方向入手,其思維廣度大大增加,有可能從其他領域中得到解決問題的啟示,因此,橫向思維常常在創造活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4.求異思維:所謂求異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維形式.求異思維又叫發散思維,它具有不落俗套、標新立異、不拘一格的特點.因此,用求異思維解題有利于培養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獨特性和創新性。
四、培養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
作為教育工作者創新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抓好每一件具體工作,使之高效的完成,使每一項任務科學地落到實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增強“四種意識”:
首先,要增強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只有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有進一步做好工作的愿望,才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出強烈的創新欲望,才能時時事事處處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才能勇于探索研究遇到的新問題、新事物,尋找解決問題最新方法、新途徑。
其次,要增強敬業意識。敬業是創新的動力。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于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業”、“忠于職守”的傳統。人類歷史上記載著很多科學家兢兢業業、至死方休的攻堅精神。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是勞動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出來的。離開持之以恒的勞動,沒有敬業精神的支撐,沒有對創新的執著追求,財富從何而來?不論是一個時代還是一個民族,敬業的人越多,敬業精神越強,這個時代進步就越快,這個民族發展就越迅速。
第三,要增強奉獻意識。奉獻是創新的保障。要不斷增強奉獻意識,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計名利,無私奉獻。要認識崗位之重要,珍惜崗位來之不易,以強烈的奉獻精神,安心定志,躬身做事,恪盡職守,殫精竭慮地工作;對組織形成的決定,堅定不移地去貫徹執行。對分管范圍內的工作,自覺主動地安排部署,狠抓落實,做到事事講質量,項項能落實,讓組織放心,讓人民滿意。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到不計個人得失榮辱,默默奉獻,鞠躬盡瘁,創造性地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
第四,要增強團結意識。團結是創新的關鍵。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生產力,團結可以創造一個適合創新的良好環境,可以有一個適合創新的平臺,可以給予創新有足夠的思想、物質來源。要樹立團結意識、配合意識和協作意識。同志間開誠布公、平等相處、謙和冷靜、互尊互諒;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取長補短、拾遺補缺;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愛護。努力營造團結融洽、心情舒暢、干事創業的良好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