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呂明

[摘要] 目的 比較分析小切口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的手術效果。 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另外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傳統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3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各項手術觀察指標及并發癥情況。 結果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為(3.93±0.87)cm,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11±1.28)cm(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為(73.6±11.3)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8.2±12.6)min(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4.1±1.3)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6±1.7)min,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為(35.2±6.3)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1.5±11.6) mL(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7% vs 20.0%,P<0.05)。 結論 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
[關鍵詞] 甲狀腺腺瘤;小切口手術;并發癥;切口長度
[中圖分類號] R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0-0068-03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thyroid adenoma
WU Gang1 LV Ming2
1.Hainan Frontier Corps Hospital,Haikou 570102,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aik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Hainan Province,Haikou 5702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and traditional open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thyroid adenom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selected 30 patients with mini incision thyroidectom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bservation group),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selected the other 30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hyroidectomy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index and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rgical incision length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3.93±0.87) cm,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11±1.28) cm(P<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3.6±11.3) mi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8.2±12.6) min (P<0.05). The hospital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1±1.3) mi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6±1.7) min(P<0.05).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5.2±6.3) mL,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81.5±11.6) mL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as different,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6.7% vs 20.0%,P<0.05). 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thyroid adenoma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atients recover quickly.
[Key words] Thyroid adenoma; Small incision 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cision length
甲狀腺腺瘤是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治療主要采取手術切除,傳統的手術多采取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但切口較長、術后出血多、恢復慢且術后瘢痕明顯[1]。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逐漸應用于甲狀腺腺瘤治療中,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旨在比較分析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與傳統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的手術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甲狀腺腺瘤符合吳在德主編的第7版《外科學》[2]制定的診斷標準,除外術前合并內科疾病患者、既往有頸部手術史、甲狀腺癌變、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腺瘤直徑≥4 cm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齡23~62歲,平均(36.2±7.9)歲。另外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傳統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 6例,女24例,年齡24~60歲,平均(35.2±3.8)歲。兩組入選患者均經B超檢查、病理檢查證實,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和手術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腺瘤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采用小切口切除術,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口于鎖骨上方約1.5 cm處,雙側切口約6 cm,單側切口約4 cm。常規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肌群結締組織分離并游離皮瓣,切開白線并保證甲狀腺的暴露和保持縱向肌群的完整性,探查甲狀腺腺瘤的形狀,確定病變位置和切除范圍后將腫瘤切除,縫扎殘端,充分止血和沖洗后、縫合,置入引流管,2 d后拔除引流管[2]。另外,手術過程中無需切斷頸前靜脈,保持胸骨甲狀腺肌雙胸骨舌骨肌完整。對照組采取傳統甲狀腺切除術,頸叢麻醉,在距離胸鎖關節2 cm處于頸部橫向切口,游離頸闊肌與頸前筋膜間的皮瓣,范圍從舌骨下至胸鎖關節上緣部分,應用電刀將腫瘤切除,最后行常規置管引流。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各項手術觀察指標包括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包,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統計學差異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各項手術觀察指標比較
見表2。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為(3.93±0.87)cm,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11±1.28)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為(73.6±11.3)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8.2±12.6)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4.1±1.3)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6±1.7)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35.2±6.3)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1.5±11.6) 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各項手術觀察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3。兩組術后無一例發生聲音嘶啞,觀察組出現頸部麻木1例,喉返神經暫時損傷1例,其并發癥發生率達6.7%,對照組出現滲出2例、切口粘連1例、頸部麻木1例、吞咽不靈活1例、頸部緊縮1例,其并發癥發生率達20.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63,P<0.05)。
表3 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甲狀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較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按形態學可分為濾泡狀和乳頭狀囊性腺瘤,以濾泡狀腺瘤多見[3],一般為單發結節,周圍有完整的包膜,多發于40歲以下女性。甲狀腺腺瘤也是普外科的常見病,是頸部最為常見的腫瘤,發病緩慢,多呈單發。甲狀腺腺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由于腫瘤的占位,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頸部不適、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4]。因此,一經確診,應早期進行手術切除。
目前手術仍是治療甲狀腺腺瘤的首選方式,傳統開放性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切口較大,術中將根據腺瘤大小需切斷頸闊肌、頸前肌群或部分舌骨下肌群,對組織損傷較大,可能傷及喉返神經,術中出血量較多,易造成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術后留下較大的切口瘢痕,給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在社交活動、自信心理等方面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5-9]。
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盡量減少切口長度,僅需3~5 cm長度的切口,并保證了不橫斷頸部前方肌群,因而術后瘢痕小,極大地滿足了患者美容方面的要求。且小切口手術能避開血管、周圍組織以及頸白線而避免因縫扎頸前淺靜脈而使機體受到傷害;且小切口手術應用超聲刀對全身的神經肌肉均不產生影響,且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保持了清晰的術野,且術后并發癥較少[10-13]。湯鴻[14]將64例患有甲狀腺瘤的患者分為兩組,其中32例采用常規手術方式為對照組,32例采用小切口切除術為治療組,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切口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證實小切口切除術對甲狀腺瘤的手術效果優于傳統開放性手術。本研究對30例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患者與30例傳統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的手術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P<0.05),與李小兵[15]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說明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且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趙樹森[16]將96例甲狀腺瘤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采用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48例采用小切口手術,結果顯示,觀察組在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方面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術后隨訪5~37個月,觀察組無一例復發,進一步證實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瘤具有創傷小、切口小、美觀等優點,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綜上,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具有手術時間縮短、出血量減少、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等優點,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菊民. 小切口手術與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腫瘤的比較分析[J]. 吉林醫學,2012,33(29):6294.
[2] 吳在德. 外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1-938.
[3] 吳飛. 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的臨床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178.
[4] 朱雄輝.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瘤臨床療效比較[J]. 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7):2632-2633.
[5] 吳斌斌,李日增.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與傳統手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 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0):1548-1549.
[6] 趙云翔. 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瘤82例的臨床研究[J]. 中外醫學研究,2010,8(21):45-46.
[7] 楊晏東. 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1,16(35):152-153.
[8] 陳偉雄,李苑敏,溫永鋒. 傳統甲狀腺切除術與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臨床比較分析[J]. 當代醫學,2013,19(1):33-34.
[9] 袁煥柯,吳朝陽,蒙天明,等. 傳統甲狀腺切除術與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臨床比較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9):4530-4531.
[10] 李公明,朱昱,劉自立. 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78例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 13(5):44-45.
[11] 李辰. 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治療中的效果探討[J]. 當代醫學,2014,20(8):39-40.
[12] 李明. 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 吉林醫學,2014,35(10):2136-2137.
[13] 阮長信.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瘤臨床療效比較分析[J]. 當代醫學,2012,18(32):47-48.
[14] 湯鴻. 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4):209-210.
[15] 李小兵. 傳統切除術與小切口手術在甲狀腺瘤中應用比較[J]. 現代儀器與醫療,2015,21(1):99-100.
[16] 趙樹森. 小切口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甲狀腺瘤的比較研究[J]. 中國基層醫藥,2013,20(5):711-713.
(收稿日期: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