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葉圣陶先生曾說:“圖畫不但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的運用,首先打破了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等創新精神。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并茂、動靜結合、形象直觀的特點。其次,新課程改革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習過程,提倡師生交往、互動。
根據這些前輩們總結的教學理論,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嘗試信息技術設備的巧妙運用和數學軟件的充分利用。
一、信息技術設備的巧妙運用
【巧用1】在角的教學中,巧用實物投影。在以前的教學中,會做到這樣的一個題目:一個60°的角放在10倍的放大鏡下觀察,這個角是( )°?有部分學生會答600°。當時覺得不可思議,然后才想明白,原來學生認為放大就是相乘。在最近一次教學時也碰到了這個問題,說來也巧,剛好多媒體設備開著,于是突發奇想,隨手在紙上畫了一個60°的角,放到了實物展臺上投影,叫上學生在幕布上用量角器度量,結果是60°,于是利用投影儀上的放大功能將圖形放大了,再讓學生上來度量,學生發現還是60°。然后幫助學生總結角的大小只與兩射線張開有關,與線的粗細無關。
【巧用2】在三視圖的教學中,巧用實物投影。我們都知道光照到物體時在物體后面形成陰影。在三視圖的教學中,有學生就是不會看基本幾何體的視圖,我就利用陰影部分幫助學生看視圖。將幾何體放在離屏幕稍遠的地方,這樣在屏幕上就形成了一個陰影圖形,再讓不會看視圖的學生上來看這個陰影圖形是什么樣的幾何圖形,這樣學生就能直觀地看到形狀。
二、數學軟件的充分利用
【幾何畫板】幾何畫板是很多數學老師經常用的一個數學軟件,可以制作各種課件,甚至是幾何中有關的動點問題,形成動畫,使學生在屏幕上看到圖形變化的過程,易于接受和掌握。在執教正方體展開與折疊時,我也親自制作了11種正方體的展開,通過動畫讓學生掌握正方體的不同展開。學生的學習熱情相當高,參與度也很廣。
【Mathematica】數學軟件Mathematica也是我常用的。在這個軟件中,可以幫助我解任何一個方程,當我出示了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學生在草稿紙上埋頭苦算時,我只是在鍵盤上按了兩個鍵,答案馬上就出來了。甚至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的時候都用到了Mathematica軟件。在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畫圖時,Mathematica輕而易舉地畫出,這也是我對這個軟件的一種應用。我還會用到ExpandAll[ ]函數(把[ ]內算式全部展開),Factor[ ]函數(將[ ]內因式分解)。總之,充分利用Mathematica的強大功能,學生看到時都會非常驚訝,我想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學習興趣。
教師對現代化技術設備的巧妙運用,把信息技術提供的聲、像信息結合在一起,并把視聽等信息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滿足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教學中耳聞其聲、眼見其形,從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教材,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和嘗試電子白板技術、各種軟件的應用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付海倫.在層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1997(10).
[2]譚興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