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萌等
【摘要】幼兒園是寶寶從家庭過渡到集體生活的一個重要步驟,他們離開了父母和平日熟悉的家,到一個陌生而且小朋友多的地方,學習、生存和面對新的環境,接受新的教育。這一時期的寶寶們面臨了各種挑戰,這對初出家門的寶貝們是個新的考驗,他們要學會接受和交流。所以,做好入園準備是家長們和幼兒園的重要工作,幼兒園要對家長進行講解;家長們要積極配合,這樣才能促進和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生活,更好的融入到入園后的新生活中。
【關鍵詞】幼兒園 入園表現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34-02
2~3歲的孩子剛入園的第一周,通常會產生壓抑、恐慌、焦躁、不安等不適的情緒問題。而這種不適應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消逝。所以,通常在新孩子入園的孩子中都會出現舍不得爸爸媽媽,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但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表現出不同情緒。我們會采取各種方式讓幼兒盡快的適應幼稚園生活從而減少幼兒分離焦慮。
一、舉例說明寶貝們入園后的表現
依依是一個眼睛大大漂亮的女孩子,通過我的觀察在第一天的時候因為對新環境的新奇和吸引很快的就適應了幼稚園的生活。但是從第二天起,連續好幾個星期依依都有著不同情緒的變化。因為家庭離的遠的原因,依依是坐我們幼稚園的交通車,每天早上就看見她使勁的抱著交通車老師的脖子。來到班上后,當我笑瞇瞇走過去迎接他的時候,她也是像小猴子一樣使勁的向我的身上爬。嘴里還不停的說著,抱著嘛!抱著嘛!當抱著她之后,她仿佛是找到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任憑老師怎么轉移的她的注意力,她都是拼命的抱著我的脖子。在一天的一日生活中,她對于老師有更多的依賴的心理,不管是吃飯、喝水、穿衣服,抬椅子都需要老師去幫助她。她就這樣反反復復的哭泣,并一直拽著老師不放手。
米多是一個小男孩,記得才入園前期就是屬于那種大哭大鬧的孩子。從小都是姥姥全職帶養,每天早上來到幼稚園后,就一直不停的哭鬧。對于老師的話語根本一點都不會聽。嘴里一直不停的說著“我要去找姥姥,我要去找姥姥”。任憑老師用什么好玩的去吸引他,他都無動于衷。你越去安撫他,他就哭的越大聲。并且自己想要逃離老師的視線范圍自己出去找姥姥。
每個孩子,老師和家庭都需要面對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而每個孩子表現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把我們更多的愛給予才入園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從情緒情感上能夠愛上幼稚園喜歡上幼稚園。為此,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點關愛、支持、尊重和鼓勵,老師可以每天選擇他們喜歡的小貼紙給予獎勵,利用評比欄看看每周誰累積的小愛心最多我們就把他的照片貼在他喜歡的車廂里。
二、如何應對孩子們的各種情況
每個孩子,老師和家庭都需要面對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而每個孩子表現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把我們更多的愛給予才入園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從情緒情感上能夠愛上幼稚園喜歡上幼稚園。以下就是我們對于安撫孩子的一些工作的方法:
(一)家庭方面。家長要為孩子準備易于穿脫的衣服、鞋、襪子,并在這些物品上繡上名字。針對不會蹲廁所、不會自己吃飯等情況,入園前,家長要做好與幼兒園的銜接。盡量與老師多溝通,在家盡量讓寶寶自己吃飯;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表,盡量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時間表。
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讓他們早些適應社會,與人交往。另外,禮拜六和拜天在家仍舊要遵守學校的時間作息表,吃過飯后堅持午睡!對于哭鬧情緒嚴重的孩子,家長需要每天堅持送來幼兒園,再經過教師的教育誘導,經過一周到兩周左右,孩子的情緒自然會慢慢穩定。
(二)幼兒園方面。老師在園中提前為幼兒入園做好準備。幼兒入園前,老師要提前為幼兒做好準備,提前記住幼兒的習慣,乳名,以及給他提前準備好衣櫥、毛巾、口杯。
在幼兒入園后,帶他及時熟悉新的環境,例如:你的衣櫥在哪個地方?口杯是哪一個?除了這些,一個細心的老師,可以提前了解寶寶喜歡的東西,這樣幼兒哭鬧的時候也可以說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他就會逐漸適應幼兒園環境,適應新生活。
轉移幼兒注意力,兒童本身性格比較開朗,好玩是幼兒的天性,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吸引幼兒,教師給幼兒講好聽的故事,帶他們唱他們喜愛的歌曲,做他們喜歡做的游戲,教師在游戲中充當角色,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小朋友在一起有無限的樂趣。當幼兒在活動中有一丁點兒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幼兒愉快度過每一天。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溫馨,有趣的的教室環境。
給予孩子營造安全的精神環境。教師應該用親切友好的態度和甜美的微笑給予孩子安全感。特別是叫著他們的小名。親切的笑容、柔和的聲音,熱情的接待,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感到老師的愛和細心,從而是他們能逐漸平靜下來。
我相信有了我們共同的努力,用我們最真誠的愛心,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愛的呵護下,健健康康的成長。孩子天生都不同,就如同100顆小樹不會相同,所以我們也不會強枝妞葉讓每一顆小樹長成一樣,相反我們認為,唯有對他們有針對性的指導,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環境。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