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 夏炎
【摘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高職思政課堂教學進行全方位、多維度、開放性的改革,并提出創新高職思政教育課堂有效模式的一系列策略。以勵志教育為切入點,轉變思政教學模式;確立全人教育理念,加強思政教育的文化性;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重新整合教材;采取開放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體的評價機制等,使思政課堂主陣地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創新性,極大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創新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71-02
習近平主席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的講話精神指導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指引大學生為中國夢而奮斗,凝聚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青年力量。高職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對于高職生的成長成才來講,思政理與其他專業課程同等重要,它應切實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行為方式產生深刻的、正能量的積極影響。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探究優化高職院校課堂思政教學的新策略,使課堂主陣地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創新性,就顯得更為迫切。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的凝固化
現行高職思政教學往往沒有遵循以人為本、全人教育教育理念,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略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忽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2.教學主體的絕對化
現行的“思政課”課堂教學片面強調教師的教,形成了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即以教師為中心,學圍繞著教轉。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寫你抄,課堂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
3.教學內容的片面化
教材內容與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及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太少,現成答案、現成結論太多,留給學生思考并進行探索求知的東西太少,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4.教學方法的狹隘化
“思政課”現行教學方法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方法,它主要關注知識的傳授,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教學枯燥乏味,使“思政課”自身喪失了應有的感染力和召喚力。
5.教學評價方式的單一化
目前高職思政教學基本上還是根據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平時表現在評價中所占比例太小,而且沒有量化標準。這使學生過于關注考試分數而忽略學習過程中創造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方針、人才培養模式及學生的特點,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策略,以適應新變化、解決新問題,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高職思政治教育課堂有效模式的創新策略
1.以勵志教育為切入點,轉變思政課堂教學模式
以習近平主席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的講話精神為指導,著眼于學生的夢想實現需求,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成就動機,較為系統全面地培養成功品質。
開展勵志教育的策略
(1)建立課堂勵志教育體系
課堂是勵志教育的主渠道,勵志教育的核心是積極導向,故首先應搭建起課堂教學中的勵志教育平臺。 思政教師應開出勵志書單,要求高職生閱讀勵志佳作;根據學生的學業進展情況進行分類管理和開展勵志教育;此外,任課教師還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勵志素材,融勵志教育于專業教學中,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教師勵志能力
教師的勵志教學能力尤為重要,思政教師要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中轉變到既傳授知識又加強培養學生意志、激發學生成功志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的勵志教育上來。
(3)結合心理教育實施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走到學生心中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心理上的引導,促使學生養成以健康積極的心態認識和處理問題,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暗示,從而達到奮發向上的健康狀態。
(4)勵志教育引入職業規劃
2.確立全人教育理念,加強思政教育的文化性
轉變觀念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前提。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思政課堂教學工作就難以推進。全人教育主要關注的是“完整的人”,崇尚人的身體、心靈、精神、靈魂的整合。在大力倡導高職院校全人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切實創新思政課堂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導向性,將“兩課”融入到文化科學知識之內,相得益彰,提高教學效果。
3.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提升思政教師育人水平
提升思政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是關鍵。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效果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身份轉型的程度。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切實實現從“教師型”向“導師型”的身份轉型,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和人生的導師。
4.根據教學大綱和高職教育的特點,重新設計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專題性地進行教學,重新整合教材
高職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傳統的社會精英,而是培植新型的專門技術人才。針對這一培養目標,以及思政課的設置現狀,思政課堂要根據時代要求進行專題性教育,真正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1)將人生觀、世界觀與學生的職業規劃結合起來。(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3)進行企業文化教育。
5.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教學方式,采取開放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高職思政課堂教學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1)廢止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模式,而代之以課堂講演、課堂討論、辯論等形式,從而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力求實現多層次思政教育,打破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
(2)運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課堂專題討論、辯論、演講、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想,動嘴講,動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時代感。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讓學生主動地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
6.拓寬思政教育視野,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
課堂實踐教學需根據各學院專業設置和人才發展目標的特點和要求,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時代發展要求,將教學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使課程的教學更加貼近社會發展的實際,從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教學體系。
7.建立新的考評體系,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體的評價機制
思政課應該更加重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注重過程性、發展性,改革評價內容、主體與方式。故應對傳統的考評體系進行改革,豐富評價內容,增加評價主體,注重多樣化和及時化的考評。
進行形成性評價的策略與方式
(1)采用任務型教學與合作學習策略。
如果沒有小組合作的形式,沒有任務做內驅力,那么對小組成員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就無從考量,形成性評價就沒有執行與操作的平臺。因此,要把任務型教學與合作學習策略的采用作為基礎,加強對任務型教學與合作學習的研究與應用。
(2)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
(3)采用適當方式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
(4)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思政教師要在系統思政教育理念和全人教育的視域下綜合考量思政教育中涉及的各個元素,對高職思政課堂教學進行全方位、多維度、開放性的改革,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內涵,提升思政學科教學創新的價值,創新出真正能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在內容上吸引學生,在方法上貼近學生,并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與成功產生深遠影響的思政教育有效課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