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年芳
【摘要】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一項重在提高學生素質,發展自讀能力的教學措施。它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和補充。然而,當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仍以課堂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素質教育,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表明農村中學的課外閱讀有很大缺陷。
【關鍵詞】短期效益 硬件作業 軟件作業 授之以魚 授之以漁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77-01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一項重在提高學生素質,發展自讀能力的措施。課外閱讀是中學語文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有益的延伸和補充。然而,當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仍以課堂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素質教育,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表明農村中學的課外閱讀有很大缺陷。從學生的具體情況看,其主要表現是:
一:從課外讀物的內容來看,大部分學生讀的是小說、故事類、漫畫類書籍,特別是網絡上的搞笑類節目。而科技類、社會科學類、百科知識類書籍很少問津。
二:從閱讀方式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特點
(1):看書前沒有計劃,隨意性極強,沒有目的性。
(2):通過網絡浮光掠影,走馬觀花。
(3):看書后不作讀書筆記,不進行有意識的搜集和整理。
三:從閱讀的動機和效果而言,有的學生說,“喜歡看什么就看看,對學習沒有什么幫助”;有的說,“課本我讀膩了,找本課外書看看,調節生活”;有的說“課外書曾一度使我心醉神迷,弄得功課一落千丈”。可見農村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具有盲目性,隨意性和獵奇性。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教學條件落后。
大部分農村中學教育經費不足,學校對圖書的投入很少,有的學校雖有部分圖書,但內容陳舊,種類單調;再說,由于缺乏認識,管理不善,學校圖書室形同虛設;有的中學甚至連圖書室和圖書都沒有。
二、師資水平較低。
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普遍較低,語文教師大部分是本地的師范畢業生。他們年齡大,知識陳舊,自身讀書少,指導閱讀的經驗不足,又信息閉塞,不能給學生“輸入新時代的血液”
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一項重在提高學生素質,發展自讀能力的教學措施。但在農村中學,大多數學校評價教師仍是以升學率為唯一依據。大多數教師因而追求“短期效益”,對課外閱讀放任自流,只注重課堂教學,輕視課外閱讀;只教講讀文,放棄自讀文;只學重點語段,放棄全篇的整體理解;天天做試題,周周有考試。學生整天泡在作業堆中,量化了“硬件作業”,卻擠跑了課外閱讀這一“軟件作業”。這整么提高學生的能力呢?
四、受市場經濟的沖擊。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社會上又泛起了“讀書無用論”,這種論調沖擊著校園,影響著學生。學生以及家長認為讀不讀書無所謂,反正不上大學一個月也能掙幾千元,也能過上好日子。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誰還愿意學習呢?誰有愿意進行課外閱讀呢?
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語文教師應如何做呢?
一,教師要不斷的修煉自己的”內功”,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知識水平。有的教師只“授之以魚”,而不“授之以漁”,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因此教師要傳授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受教育者自有發掘探討的能力”。
二,教師要爭取學校領導加大對圖書的投入,加強對圖書館、閱覽室的建設與管理,積極創辦班級圖書角,不斷豐富書籍刊物,使學生有書可讀。
三,語文教師應在學校或班級開展各種語文活動,促進課外閱讀健康的順利進行。
如何把學生引向課外呢?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先要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可用作家的偉大精神或頑強意志激勵學生。如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敘述魯迅小時“早”的故事,介紹他一生探索救國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學生對這位偉人的崇敬熱愛之情。進而引導他們讀《朝花夕拾》《吶喊》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
二,制定課外閱讀計劃,推薦有益讀物。
每學期開始,師生共同商討,制定課外閱讀計劃,并規定每生每學期讀三四本書,每天寫一百字的讀書筆記,還規定閱讀書目的范圍。書目主要有以下三種:一種是配合課文學習的,如《朝花夕拾》、《三國演義》、《唐宋詩詞選》等;一種是語文報刊之類;一種是課本上沒有或少有的科技類、史地類、社會科學類的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等。總之要學生不僅多讀書,而且要讀好書,讀健康的,科學的,深淺適宜的,分量適當的課外讀物。
三,指導閱讀方法,擴大閱讀成果。
對于長篇小說,宜用跳讀法,提綱挈領法;對于短篇小說,宜用精讀法,圈點批注法;對于散文詩歌,宜用朗讀法,圈點批注法,摘抄法;對于知識性強的文章,宜用精讀法、分門摘錄法等。當然,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要靈活運用。
為了擴大閱讀成果,教師應組織一些語文活動來加以促進。如開展讀書經驗交流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讀書方法及自己近期的讀物。還可以舉行閱讀,朗讀,演講比賽。給學生指定同一課外篇目,讓他們以各種形式進行閱讀,最后以答題的方式考查。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更有效的訓練了閱讀的能力。
教師通過長期的引導,使學生知道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逐漸明白了課外閱讀可以增長知識,提高素養,陶冶情操,是課堂教學的有力配合。學生因而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我相信課外閱讀這朵“燦爛之花”一定會在農村中學這塊園地里結出“豐碩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