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柔
摘 要:現如今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理念發生了一定改變,傳統的剛性化教育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對于高職院校人才的要求,同時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是要追求信念和價值理想的完美結合,學生管理需要尋找新的教學管理模式,這也突出了柔性管理的重要意義。該文主要介紹了柔性管理的特點,并詳細分析了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柔性管理的具體實施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柔性管理 探究 應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211-02
1 柔性管理的特點
(1)管理過程模糊。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心智是敏感而微妙的,如果在教學管理過程中運用精確的具體方法來進行束縛,可能就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造成影響,所以在管理過程要模糊。
(2)管理評價多種多樣。相對于剛性化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不管是在評價標準還是評價方法都具有多元、開放的特點。
(3)文化背景的支撐。柔性管理追求的以人為本是將管理提升到文化階層,將受教人融入文化氛圍中,將文化、風俗等非正式的規矩形成一種無形力量,約束學生的每一個細節。
(4)柔性管理具有長期性的特點。由于高職院校的歷史文化及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柔性管理想要學生自覺受約束是需要很長時間進行磨合的,所以具有長期性的特點。
2 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應用的意義
2.1 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對高情商、高技術人才發展的需求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而對人才需求尤為迫切,因此,如何更好的培養具備高技術、高素質、高情商的人才也就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大嚴峻問題。當代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其目的就應該在于更好的培養出具備創造性、靈活性以及能動性的新一代大學生,促使當代大學生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并能夠融會貫通、文明禮貌等多項精神的人才需求。然而,單純的依靠高校剛性的管理辦法,很明顯難以達到這樣一種要求,因此,柔性管理的實施就顯得尤為必要。
2.2 為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更好開展提供了極大地便利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普遍還是一種剛性特點,如:監督、約束、懲罰和強制等方式,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性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尊嚴和個人情感也沒有一個很好地重視,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自主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對于高職院校系列學生工作的效果質量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基于此,高職院校為實現學生的更好發展,就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一套人性化的,同時對師生關系發展的發展極為有利的一種柔性管理模式。
3 高職院校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3.1 剛性管理過多,而柔性管理甚少
在現代的教學體制中運用剛性管理較多,所謂剛性管理就是指學校所設置的規章制度,用來約束、懲罰和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管理過程中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尊嚴,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也會容易造成學生對制度的不滿和反抗,并不能達到教育學生的最終目的。所以就需要進行柔性化管理,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犯錯的根本,并及時改正。
3.2 過于單調的激勵措施
現階段,高職院校在對于激勵學生方面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存在著過于單一化的特點,對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一個很好地效果。在學生發展過程中,激勵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處在大學這樣一個特殊時間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的給予其最為合適的激勵,那么就很有可能導致其在學習以及班級活動等多方面工作中的參與積極性不斷衰減,進而導致一種被動化的學生管理工作。
3.3 自我管理與管理的比例嚴重失調
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管理者都會這樣認為,院校學生尚不具備任何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才會導致在學生的管理方面,出現了教師獨攬所有權利的局面,而教師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依然不會重視學生的自我管理。基于這樣一種現狀,致使在不少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了一種很少有學生發揮作用的局面,并隨之出現了一種嚴峻的管理與自我管理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
4 高職院校對于學生進行柔性化管理的措施
4.1 制定柔性化管理的措施和制度
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將柔性化管理的理念深入到規章制度中,在學生犯錯時不要急于給予處分,要分析學生的心理,以學生的角度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學生辯解的機會,不能刻板的將制度處分壓在學生身上,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給予適當處分,同時處分結果還要讓學生信服,在學生間樹立威信。
4.2 建立合理的柔性激勵機制
為促使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更好實施,就需要完善目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單一化的激勵措施,建立一種科學的柔性激勵機制,并對激勵內容進行有效地豐富。所謂激勵并非就一定屬于一種物質獎勵,同時還應該包括榜樣激勵、榮譽激勵以及信任激勵、情感激勵等多種形式的激勵,通過采取這種多元化的激勵形式,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活力,從而對于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的幫助。
4.3 建立和諧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中心組織的課外文化活動,將校園文化作為背景來影響他人和陶冶情操,柔性化管理是幫助建立校園文化的重要手段。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可以多舉辦一些文藝活動、講座等參觀各類博物館、展覽館,提升學生的文化思想和藝術修養。
4.4 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采取“賞識教育”的形式
所謂賞識教育就是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通過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去評價,它承認差異的存在,并對失敗能夠進行科學的點評,切實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該教育方法的成功實施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潛能和長處,為學生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管理者就需要有效運用賞識教育的手段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1)對學生活躍的思想、鮮明的個性進行有效地激勵。(2)對學生給予一定的關懷,為學生的成功、成才提供必要的精神力量。(3)對學生還要進行藝術的批評,賞識教育并非不能對學生進行批評,而是要實現如何在批評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滲透賞識,由此不但有效的達到了批評的效果,同時也不會使學生由于受到批評而心情萎靡自暴自棄。
4.5 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干部管理學生的積極性
柔性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達到自我管理的水平,管理者要將學生自我管理的機制建立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在學習和生活中要獨立思考,培養自我反省和自我監督的能力,提高自覺性。另外為了促進柔性管理的有效實施,建立獎罰機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培養學生干部的管理能力,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提高組織和管理能力。
5 結語
柔性化管理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及時發現學生的優勢和不足,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意識上重視學生的自我約束和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建立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教育方面不僅要強調柔性化管理的實施,在必要時還要將柔性化管理和剛性管理進行結合,做好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董衛林.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90后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D].吉林財經大學,2014.
[2] 汪秀霞.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運用柔性管理的策略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 盛建兵.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6):13-14.
[4] 黃澤楷.高職院校學生柔性化管理的實踐路徑[J].廣西教育,2014(3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