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平
摘 要:根據少年短跑運動員生長發育和項目的特點,探討了發展力量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合理營養的問題。
關鍵詞:短跑運動員;力量訓練;生理特點;營養
短跑是一項在最短時間內使人體達到最高速度的運動項目。而速度必須通過肌肉的速度力量和合理的技術才能實現。13~17歲是短跑運動員發展的最佳時期,從這點出發,短跑運動員應從13歲開始訓練,或更早一些。少年運動員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長骨的發展速度比軀干快,股骨的生長速度比脛骨更快。與此同時,四肢骨存在骺軟骨,承受不了超負荷的壓力和拉力,所以不能過早進行大重量的負重訓練。在少年短跑運動員的訓練中,應以克服自身體重為主,進行全面、均衡的力量訓練。
眾所周知,少年短跑運動員應重視身體全面訓練,抓好技術的規范化和合理化。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不管哪一級、哪一個部門,都要求奪金牌。為了金牌,只好拔苗助長,因而忽視了身體的全面訓練,對技術抓得不嚴不細。一些訓練手段和方法大同小異地采用了,對動作的要求不到位,因而收效甚微。根據少年短跑運動員的年齡和短跑技術動作結構特點,科學地選擇訓練手段和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本文僅就少年短跑運動員發展專門力量提出粗淺的見解。
怎樣發展少年短跑運動員的專門力量?我們認為,少年短跑運動員的專門力量訓練應遵循全面發展、重點突出的原則。做到力量訓練與技術訓練結合,伸肌與屈肌結合,上肢與下肢結合,肌肉收縮與拉長結合,動力與靜力結合,用力與放松結合,大肌肉與小肌肉結合,前肌群與后肌群結合,肌肉力量與速度結合。
一、發展伸肌的專門力量
后蹬是腿離開支點的瞬間,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肌肉“爆發式”的收縮,迅速伸髖和屈足,在完成后蹬時膝關節伸展角度為160度~165度,這有利于擺動腿折疊和擺動速度。后蹬的力量越大,它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從而促進軀干的加速運動。
訓練手段和方法:助跑10級跳;跨步跑;單足跳;蛙跳;助跑30~40米計時快跳;穿沙背心弓箭步走,拖車輪跑;單足下蹲;跑上坡。
實踐證明,以上的練習對發展腿部伸肌和屈足肌是很有效的,同時對伸髖大有好處。
二、發展屈肌的專門力量
跑進中,高抬膝向前擺動,起主導作用的是骼腰肌,因為骼腰肌的橫斷面比屈腿的其他肌肉都大,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極限強度的高抬膝向前擺動,它消耗的能量很大,必須進行特殊訓練。
訓練手段和方法:高抬腿走,分腿跳(跳起在空中成弓箭步,用膝觸肩);扶肋木高抬腿;拉皮條車輪擺;仰臥跳箱,一腿下垂跳箱旁側,向前向上擺腿;跳深(高度因人而異);跳欄架(高度因人而異);肋木上懸垂舉膝過肩。
發展屈肌的快速收縮力量,有利于掌握合理的高抬膝向前擺動的速度,有利于擺動速度。
三、發展足底肌的專門力量
眾所周知,腳底屈肌和踝關節的力量對提高短跑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專家們在研究和分析白人與黑人的腳底屈肌后指出:白人腳底屈肌與黑人腳底屈肌差距很大(白人約是黑人的1/3~1/4),也就是說,如果以同樣的腳部蹬力作用于地面,黑人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出2~3倍。如果對少年短跑運動員抓好腳底屈肌的訓練,我國短跑成績將會得到迅速提高。
訓練手段和方法:前腳掌走和跑;前腳掌在沙坑中跳和跑;沙灘上走和跑;連續跳躍;扶肋木起踵;負重(穿沙衣)做各種跳躍練習;跳臺階;跑上坡。
不管做什么練習,必須要求前腳掌著地,比如,跑上坡時腳跟始終沒有著地的機會。
四、發展上肢肌肉的專門力量
在短跑中,上肢一些肌肉處于動力性工作,有的肌肉則處于靜力性工作,在整個跑程中,兩臂屈曲擺動,減小了轉動慣量,有利于加快兩臂擺動速度,從而加快腿部的運動速率。兩臂擺動能維持身體平衡。
訓練手段和方法:坐姿擺臂;走步擺臂(兩臂加快擺動,腿速自然加快);俯臥撐;引體向上;持啞鈴擺臂;雙杠上屈臂撐。
兩臂的運動與腿部運動一樣,是以運動神經的沖動為先決條件。訓練中應使屈前臂的肌肉適應靜力性工作。
短跑要求運動員全面提高力量素質,使各肌肉群的力量得到平衡發展。應重視背部伸肌力量與腹肌力量的提高。對少年運動員來說,把前后拋實心球練習列入訓練大綱中,使他們學會協調發力。
五、保證營養充足
少年短跑運動員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這期間,對營養的要求本來就高一些。本身存在基礎代謝、生活代謝,再加上運動代謝,因此要多提供能產出總能量的15%。如果營養達不到要求,將會發生貧血、無力、心慌等癥狀,嚴重時體重下降,影響生長發育。少年運動員需要鐵、磷、鈣、碘、維生素A和D,因為鈣和磷是制造骨的原料;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原料之一;鐵、碘是制造甲狀腺素的必需品;維生素A與生長發育有關;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短跑是一項速度力量性運動,蛋白質的更新率較高,對少年運動員來說,必須增加蛋白質的供給。只要食物搭配合理,就能保證運動員的營養需要,為他們迅速成長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曹曉蓉.淺析中學生短跑運動員力量訓練[J].成功:教育版,2013(20).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