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鴻躍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的基本理念。面對新課改,我們教育一線的教師也曾茫然不知所措:新課改的課到底該怎么上?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提出了一個與之相應的語文教學方法——“自學互助導學法”,并把它當作一個課題來研究,2013年被列為省級一般課題。我身為一個多年的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大膽嘗試。
一、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培養自學能力就要放手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凡是學生能獨立的地方一定要讓學生獨立。我在語文教學中做好以下幾點。
1.課前預習,布置預習提綱
在教課文之前,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查找相關資料,疏通全文,提出問題,集體討論等。把這些事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預習的主人。但教師布置預習要注意:難度宜簡單,不宜太復雜;要求要具體,不宜空洞;內容要有趣,不宜枯燥無味。
2.課堂教學,重思維訓練
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把思維方式教給學生,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傳授給學生。訓練時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讓他們成為思維訓練的主人。
3.指導學生熟練使用工具書
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應重視這項工作。
二、互助合作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關鍵
互助合作學習在教學中主要指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它是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一切人的合作,通過多項互動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我在課堂教學中嘗試了以下做法:
1.把任教的班級按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進行分組
一般分為六至七個互助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由六至八人組成,既有男生也有女生,小組內有組長。教師把要傳授的新知識編成“學案”,提前一天發給每一位學生,小組根據相關輔導材料學習課文,通過互教互問或小組討論的方法完成“學案”提到的學習任務。
2.把一篇文章分為若干部分,每個小組負責一部分。教師在引導一部分新知識后,將任務交給各個小組,并提出相應的要求。
3.利用角色表演的方式進行互動
教師提出討論主題或教學內容,規定小組討論時間。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或其他教學需要組織學生練習情景對話或排演短劇,讓每個學生扮演其中一個角色。
三、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導”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1.善于疏導,放飛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方法靈活,善于疏導,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疑難及時指導點撥,緊要處扶學生一把,減少學生學習過程的盲目性,實現自主發展。
2.尊重個性,激發參與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有自己的創見,保護學生創造性火花,珍惜學生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給全體學生足夠的思維和訓練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運用多種形式、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參與。
3.善用評價,增強自信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評價,教師要善于運用評價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的信心,有效地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
“自學互助導學”教學模式實際上是針對傳統的“滿堂灌”模式的革新與挑戰,是一種體現素質教育及課改理念的以學生自學、學生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把握運用好這種教學模式,我相信語文課堂教學會迎來美麗的春天。
注:“自學互助導學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已列入“2013年首屆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一般課題,立項編號為:2013B05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