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密菊
一、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編排的現代詩歌洋溢著時代氣息,蘊涵著豐富的時代精神,密切聯系著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質兼美,語言典范,學生愛讀,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如,表達愛國情感的《歡慶》,有體現關心他人的《假如》,有贊美秋天的《秋葉飄飄》,這些文章都使孩子受到了“愛的教育”“志向與意志的教育”“人格精神的教育”,我們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培養新世紀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最終目的是通過對青少年的個體教育來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那么當孩子們朗誦著具有時代感的現代詩時,教師怎樣指導他們去說、去寫充滿詩意的小短文呢?
一、喚醒童心,讓學生做生活的欣賞者
童心是對萬事萬物的敏感與驚奇,是對生活世界的天真與激情,是對人生生命的想象與夢想。我們做教師的,也應該有一些孩子的好奇心、驚詫感,而不是對什么都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甚至于麻木不仁。前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說得好:“只有把自己當作兒童,才能幫助兒童成為成人;只有把兒童的生活看作自己童年的重現,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來……”
在我教學前班的時候,我問我面前的孩子:“花兒為什么會開?”第一個孩子說:“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陽。”第二個孩子說:“她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頂開了。”第三個孩子說:“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穿得更漂亮。”第四個孩子說:“她想看一看,小朋友會不會把它摘走?”第五個孩子說:“她也長耳朵,她想聽聽小朋友唱歌。”突然,第六個孩子問了我一句:“老師,您說呢?”我想了想說:“花兒特別懂事,她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她,就仰起她的小臉,笑了!”
這一次對話多有詩意呀!倘若我們只按成人的眼光解釋花開的原因,那么很難想象我們的教學還有多少藝術空間。
二、張揚愛心,愛這個充滿詩意的溫馨世界
教育是愛的教育。以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為例,教科書設計的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心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都充滿了愛。
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風娃娃》一課時,孩子們圍繞著風娃娃做的好事與幫的倒忙熱烈討論之后,我就對孩子們說:娃娃有好多種呢!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可愛,有的傻得可愛,有的淘氣可愛,還有的乖巧可愛。總之娃娃都惹人愛。你想選一種娃娃對她說兩句話嗎?動筆寫一寫吧!孩子們的熱情都很高,紛紛動筆寫起來。
其中的一個孩子就以《云娃娃》為題,寫了一首短詩:天上的云娃娃是膽小鬼/雷公公一聲吼/就嘩啦嘩啦掉眼淚;天上的云娃娃是個淘氣鬼/它一怒/就把太陽公公遮住了;天上的云娃娃是橡皮泥/太陽公公一捏/一會兒成了活蹦亂跳的小花狗/一會兒成了自由的小天鵝。天上的云娃娃,真可愛!
三、升騰詩心,用充滿詩意的雙眼觀察生活、描述生活
“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對于學生創造性的發展無疑是一種近乎災難障礙”,教育是一個太需要研究、太需要智慧解決的難題。基于此,作為教師,就需要用自己心靈的手引導學生觸摸天上的星辰。
我在執教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五課《一株紫丁香》時,當教到這首詩的第四節“老師——滿樹盛開的花兒,那是我的笑臉,感謝您時時把我們牽掛。面對剛升入二年級的小學生,老師的牽掛是什么?他們知道嗎?剎那間,思維的火花在我腦中閃爍了一下。”同學們,讓我們以“老師的掛牽是什么”即興表達一下你對老師的愛,好嗎?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掛牽是滿頭的白發,為我們付出青春。”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掛牽是一句句叮嚀,回家聽爸爸媽媽的話。”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掛牽是滿臉的微笑,微笑伴著我們成長……”還有的學生說:“老師是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老師是星星,遠看是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老師是粉筆,寫下的是歌,擦去的是淚。”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或許,他們正在欣賞或者思考什么……
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要有將學生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促使他們在學習、改善、嘗試和冒險中建構內心的生命之帆。教育的改革首先應該是觀念、思維和方法的刷新,而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塑造個性的心靈,通過素養的生成來積淀人性的底蘊則是第一位的。人因為夢想而偉大,人也因為浪漫而神圣,讓我們的課堂煥發詩意吧,讓我們的學生都帶著充滿詩意的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吧!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