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巖
一、設計理念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構建一個“人文、物理、社會”三維的教學課堂,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走入學科教學,以此來切實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生成性。張揚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實現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科學家歐姆事跡的介紹,激發學生勇攀科學高峰的斗志;通過歐姆定律的建立,使學生體驗自然界各種運動和變化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親身體驗,受到從特殊到一般的科學方法熏陶,以此來培養學生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提高連接電路及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技能。
3.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控制變量并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以此來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學重點
建立歐姆定律,理解其含義。
四、教學難點
就是實驗的設計和探究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通過一系列實際問題,引出“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會不會有定量關系”的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課程理念。
2.猜想或假設: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結合已有的電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作出猜想,并說明猜想的依據。
3.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如何改變電壓?如何進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要求畫出實驗的電路圖,列出所需器材、實驗步驟,設計好數據記錄表)
全班交流,許x代表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方案,由老師或下面的學生當場提問(如:為什么要使用滑動變阻器等),共同完善實驗設計。
4.動手探究:動手準備,根據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時,該由教師引導,讓學生動手操作。
5.分析歸納:將學生的數據用投影儀投影,引導學生分析I與U的關系,將不同組的數據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分析I與U的關系。在這中間,穿插介紹歐姆的事跡。
七、布置作業
練習第一、第二題。
八、結束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歐姆定律,理解了它的內涵意義。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手、腦并用地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動地認識和生成科學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從中學到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進而真切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中曲折的樂趣,從而真正感悟科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