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啟友



【摘要】基于結構教學理念和概念教學理論,本文以函數單調性概念教學為例,打破傳統課時限制,對概念教學進行整體設計,提出基于結構的概念教學主張。
【關鍵詞】結構 概念 教學
【中圖分類號】O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24-02
針對多數教師在概念教學時,一課一備呈點狀與割裂的教學現狀;常壓縮或忽略概念形成過程,過早進入概念應用階段;形成教學怪圈:概念課上成了習題課和復習課,而復習課又上成了概念課。結合布魯納的結構教學理念及美國杜賓斯等人總結的APOS概念教學理論,筆者提出基于結構的概念教學主張。
1.基于結構的概念教學
什么是結構?筆者認為,所謂結構就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體現了對象之間的聯系。知識結構可分為相對穩定的邏輯結構,以及學習過程中相對統一的操作程序,即學習方法結構。認知結構是知識結構在頭腦中的一種存貯圖式。這三種結構常用結構圖,概念圖和表格表示。
基于結構的概念教學分為以下七個環節:
(1)整體感知:教師提供大量的材料,讓學生整體感知將要學習的內容;
(2)材料辨析:學生可以自己獨立觀察,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對材料進行聚類分析或分類分析;
(3)歸納概括:按照學生生成的資源進行歸納,概括出這些材料共同的、本質的屬性;
(4)抽象命名:教師給出概念定義,或由學生自己給出概念定義,教師給予評價和修正;
(5)強化概念:采用由學生舉出更多概念的正例,教師舉出反例讓學生識別和判斷的方法,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6)概念應用:教師精心設計題組練習,學生經歷概念的直接應用,將概念發展到對象階段;
(7)總結反思:教師引導學生加強或弱化條件進行變式訓練,逐步形成概念域和概念系。[1]
下面以函數單調性概念教學為例具體論述。
2.基于結構的函數單調性概念教學
2.1學科知識結構解析
2.1.1函數與函數單調性的知識邏輯結構
從結構圖中看出,單調性概念作為過程與集合、函數定義、圖像、初等函數、其他函數、導數等有縱向聯系;單調性作為對象與函數其他性質、函數與方程、不等式、數列和生活應用等有橫向聯系。
2.1.2函數性質學習的方法結構
函數的單調性是學生在了解函數概念后學習的第一個性質,為進一步學習函數其它性質提供了方法結構。根據數學概念是逐級抽象形成的,研究函數性質分五步驟:第一步,觀察函數圖像特征,并用自然語言描述直觀感知;第二步,借助課件,整體觀察圖像上動點的坐標變化規律;第三步用文字語言描述橫坐標和縱坐標的變化規律;第四步,借助課件,根據變化規律選擇若干關鍵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列表對比分析;第五步,用數學符號語言定義函數性質。
2.2學生學前認知結構解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對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的定義、圖像和性質有了一定的認識,特別是對以上函數的單調性有圖像直觀感知和自然語言描述的經驗;上高中后,學習了集合、函數概念及表示的符號語言,又學習了函數定義域(值域)(圖像在x軸(y軸)上的投影集);具備利用圖像研究函數的初步經驗,為進一步學習函數單調性概念奠定了基礎。
對于函數單調性,學生的認知困難主要在三個方面:(1)要求用準確的數學符號語言去刻畫圖像的上升與下降,這種由形到數的翻譯,從直觀到抽象的轉變對高中的學生是比較困難的;(2)單調性的證明是學生在函數內容中首次接觸到的代數論證內容,而學生在代數方面的形式化推理論證能力是比較薄弱的;(3)將單調性的概念由過程階段凝聚為對象階段,對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
2.3函數單調性概念教學整體設計
基于結構的概念教學,教師必須從宏觀上把握學科的結構,從整體上,從思想方法、基本原理上,理解和把握所學概念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作為指導思想,打破課時限制,整體設計概念教學。教師要讓學生經歷“整體感知——材料辨析——歸納概括——抽象命名——強化概念——概念應用——總結反思” 完整的概念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的作用,提高認知結構的穩定性、清晰性和可利用性,為同化、順應創造條件,養成整體與系統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喻平.數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12:227-238
[2]錢佩玲.數學思想方法與中學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8:134-139
[3]吳亞萍.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4.10:117-231
[4]鄭毓信,肖柏榮,熊萍.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論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3:208-350
[5]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