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琦
摘 要:初中低年級數學是立足于基礎知識進行拓展延伸的。其學習難度的提升和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課改背景下,對初中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進行了如下與新課改的教育契合實踐性探究。
關鍵詞:明確概念;畫圖解題;實時提問
初中低年級階段是學生的重要轉折點和初中生活的過渡點。在初中時期,數學作為各門學科中的重頭戲,教師和學生都對其十分重視。如何才能在初中階段打好數學基礎,我從教師的角度淺談自己的教學一得。
一、明確概念,分門別類
在初中低年級數學學習中,最為重要的是基礎性知識。尤其是在初一剛剛接觸初中數學這個階段內,概念混亂就無法進行數學題目的正確解答。比如在初一上學期課本中的重點是數:自然數、有理數、無理數、整數、小數、正數、負數的概念定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格外強調關于數的歸類、劃分,強調概念明確,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有理數是由正有理數、負有理數和0組成,0獨立作為有理數的構成部分;整數包含于自然數。
二、畫圖解題,事半功倍
對于數學解題來說,最為直接、直觀的方式就是畫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會在教會學生正規、有步驟的解題方式之后,將畫圖輔助解題的方式教給學生,對于概念不明確的學生十分有益。這種方式可以用來幫助學生檢驗答案是否正確,而且便捷有效,有助于提高教學進度。比如比較-1.5與-2的大小,就可以用畫圖表示在負半軸中越靠近原點的數越大。
三、空間概念,實物演示
在初中低年級數學中,涉及的空間圖形就不同于小學數學中的圖形,它需要學生形成空間立體思維。初一教材涉及的有“展開與折疊空間”“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等,在這一方面,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用實物演示,比如我在教授“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時,我隨手就拿起粉筆盒,在六個面上標示不同的圖案進行演示,引導學生正確畫出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這樣比憑空想象更有依據,學生在實物演示中逐漸形成抽象化思維。
四、實時提問,固基托思
教師在講課時,不能將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偶爾的提問能夠反映學生對所講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進度,而且也能使學生保持適當的神經緊張,集中注意力,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提問時可以由淺入深,也可以淺嘗輒止,只要能達到提問的目的就可以。
初中低年級數學的教學要考慮到學生在知識上的過渡性,有重點地教授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與新課改的教育契合實踐性探究,鞏固基礎,為初中數學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葉艷茹,李清.談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