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樹學
在我的記憶里,物理課是枯燥無味的。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教我們的物理老師很隨和,但苦于當時的教學條件,我記憶深處的物理課大多以聽講和做習題為主,偶爾一個小小的課堂演示實驗或者去實驗室做一次小組實驗就能讓全班學生興奮半天。等實驗做完,學生下課散去的時候,每個人臉上掛著笑容,嘰嘰喳喳地議論著實驗過程等等,當時就感覺做實驗真好,那個串聯和并聯的實驗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了,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穿越時光的隧道,我也站在了物理教學的講臺上,只不過現在的身份成了老師,底下面對的是渴望知識的學生。我所面對的教育理念、環境、條件都發生了不小變化,我面臨的有知識的重復、有觀念的更新、有教學手段的進步。那么,怎樣在現有的環境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怎樣讓學生保持對物理的愛好,并且把物理知識帶入生活中呢?
從我學習物理的經驗來說,手腦并用是最好的辦法。物理研究的是生活中所見到的自然現象,如聲音、光線、力學、電的知識等等。仔細想想,這些自然現象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并隨時被應用著。所以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生活知識搬到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學習“聲音的傳播”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先用自己日常的知識來了解聲音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傳播?怎樣控制音量的大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聲音?這一系列的問題不但會讓學生產生好奇心,還會使學生行動起來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時候,我們可以稍作提示,比如學生可以用到什么器材,往哪些方向研究,如何組成攻堅小組去合作等。等到真正講到這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分組比拼,看哪個組解決的問題最好、最直接、最實在,最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樣把動手動腦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每一個學生都會產生“啊,原來我遇到的情況是這么形成的”“我以后要如何解決生活中出現的這個情況”等想法。
還有就是讓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為什么冬天穿衣服或脫衣服容易起靜電?灰蒙蒙的天氣到底是什么在作怪?水開了為什么會有氣泡冒上來?這一個個問題出來,如果教師加以耐心講解鼓勵,或者帶領學生一起去了解問題的出現和解決方法,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將是多么大的一筆財富啊。我們培養學生的思維不能像閃電一樣轉瞬即逝,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興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不僅是物理學習的捷徑,也是所有學科學習的法寶。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