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喜全
在高中生物必修和選修中,關于基因工程的問題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下列有關限制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限制酶廣泛存在于各種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
B.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的切點不同
D.限制酶的作用之一可用來提取目的基因
這是一道普通的選擇題,答案是A,其實對于限制酶我們還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去思考。
限制酶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簡稱,它是20世紀60年代在細菌中發現的,后來在真核生物酵母菌中也有發現。作為一種特殊的酶,具有其特殊的地方:能夠識別自己的特定作用位點,并且在特定的位點將DNA切開。因為其具有這個特性,在基因工程中作為工具酶可以將目的基因從DNA片段上切割下來,也能將質粒切開,從而可以將目的基因和質粒連接起來,形成重組質粒導入受體細胞。那么在基因工程中如此重要的一種工具,其在微生物細胞內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其實限制酶作為存在于微生物細胞內的一種酶,在微生物細胞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相當于人體的“免疫系統”,人體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在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依靠其強大的免疫能力,將病原體殺死,從而保證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那么作為單細胞微生物,沒有專門的免疫系統,它們怎樣阻止病原體侵入,或侵入后殺死病原體呢?
細菌作為單細胞的生物,其常常受到噬菌體的侵染,是不是所有的噬菌體都能侵染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當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其蛋白質外殼留在了細胞的外面,進入到細菌內的只有噬菌體的DNA,當其進入細菌細胞內后,細菌細胞內的限制酶就會識別出噬菌體的DNA序列,從而在特定的位點將其切割成幾段,切斷的噬菌體的DNA不再進行復制和蛋白質外殼的合成,從而避免了細菌細胞的死亡,起到保護細菌的作用。
那么細菌細胞內的限制酶為什么不切割細胞內自己的DNA呢?細菌中限制酶之所以不切斷自身DNA,是因為微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機制,對于外源入侵的DNA可以降解掉,生物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含有某種限制酶的細胞,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備這種限制酶的識別切割序列,或者通過甲基化酶將甲基轉移到所識別序列的堿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將其切開。這樣,盡管細菌中含有某種限制酶,也不會使自身的DNA被切斷。
由此我們總結得出:限制酶是一種存在于細胞等細胞內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特殊物質。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