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光
【摘要】青少年業余訓練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和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到競技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我們必須給予重視。為此,正確處理學校教育與業余訓練的和諧關系十分重要。本文從體教結合的特點、主要制約因素和發展對策層面對構建體教結合之和諧進行理性探討。
【關鍵詞】業余訓練 體教和諧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201-02
1.前言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青少年業余訓練的體制和機制是符合特有國情的、是行之有效的。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眾多的優秀運動員,業余訓練功不可沒。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改革的不斷深化,計劃經濟時代的三級訓練體制和機制逐漸暴露出與現代競技體育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運行不相適應的弊端。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面對業余訓練對教育的依托性,面對無力改變的社會形勢。我們只有“山不過來我過去”,構建體教結合的和諧關系,深化體教結合的體制和機制改革。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培養高質量體育后備人才的有效途徑。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查閱體教結合的相關文獻。包括專著和文章。
2.2走訪調查法:對省市體校、部分省市縣校的聯辦訓練點及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部分縣區文體局、教育局的部分相關人員進行走訪調查。
2.3邏輯綜述法:對所獲取的信息資料進行理性分析與綜述。
3.分析與討論
3.1青少年訓練的現狀分析
在國家就業政策和社會人才流動方式以文化程度為主要特征的近幾年,青少年業余訓練可謂舉步維艱。具體表現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很不關心業余訓練,甚至有“累贅”、“幫你干”的感覺。總之,青少年業余訓練的現狀是:招生難、訓練難、輸送難和水平提高難。
3.2制約體教和諧的主要因素
3.2.1對體教結合的形勢認識不足,缺乏大局意識
在傳統教育思想和應試教育的社會背景下,學校領導和師生們普遍地認為業余訓練多余、無意義、勞民傷財,大有幫體育部門干的意思。由于缺乏全局觀念和認識上的偏差。由此,支持不足,管理不到位,重“文”輕“體”、重“學”輕“訓”,歧視參訓學生等的現象時常發生。
3.2.2學訓矛盾依然很突出
社會評價教育單位的標準是升學率和平均分,由此只重視中考科目,輕視史、地、生、信、音、體、美;學校評價教師優劣的標準也是平均分和升學率,并與職稱評定、工資晉級、評先評優直接掛鉤。由于利益的驅使,阻礙、刁難學生參加業余訓練的事情經常發生。
3.2.3國家就業政策改革制約了訓練導向
回想省市體校畢業生包分配的日子里,大家為了分工蜂擁而至,而新的就業政策誕生后則逐漸地門可羅雀。這種不良態勢一直延伸到基層學校,愿意參加訓練的學生越來越少,家長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小。而競技體育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大多數青少年運動員要被淘汰進入社會的其他領域生活與競爭,他們較低的文化程度以及體育相對較少的崗位,拿什么去參與競爭呢?文化程度的低下已成為他們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障礙,出于生存與競爭的需要,訓練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除此之外,還包括:考評機制欠完善;教練員隊伍不盡如人意;訓練經費緊缺等問題。
3.3構建體教和諧的對策和建議
3.3.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共同開創體教結合新局面
3.3.1.1要從全國一盤棋的全局高度和系統的理念來認識體教結合;從多元智能理論和“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的視野來認識人才。因此,它既是體育系統的任務,又是教育系統的責任;它既要按體育規律辦事,又要遵循教育規律。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培養體育后備人才。
3.3.1.2要充分認識到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與奧運人才培養同等的重要。學校體育既是體育的一個分支,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學校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義不容辭。
3.3.1.3要充分認識到體教結合工作中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和誤會在所難免。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通過相互的交流和溝通定能消除前嫌、達成共識。
3.3.2明析體教結合的權責問題
正確處理體教結合的權責問題有利于“盡職不移位,幫忙不添亂”。有利于發揮“合力效應”。建議體教結合校可享受下列權利:(1)在資金上給予支持。(2)在選材上擴大招生范圍。(3)在運動員的文化學習上可以延長學習年限。(4)在升學上加大體育特長生的優惠力度。(5)在運動員成長和發展上幫助運動員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6)大力表彰體教結合的有功人員。
體教結合應盡的義務是既要考慮到體育的需要,也要照顧到教育的需要,形成體教的利益共同體。具體地講就是要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與培養體育后備人才一并進行;培養“四有新人”和優秀運動員同時進行;解決學訓矛盾和完成訓練、比賽、輸送任務同步進行。
3.3.3積極解決學訓矛盾
教練和文化課教師要通力合作,正確分配參訓學生學習和訓練的時間和精力,在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同時文化成績也一定要提高。讓教師放心,讓學校省心,讓家長開心,讓學生安心,提高學訓結合的信度和效度。要打造教練和教師共同關心運動員運動訓練和文化學習的良好氛圍。更重要的是教練員與文化課教師要多相互交流與溝通,避免象有些體校中教練與文化課教師“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共同探索打造體教結合條件下讓學生實現運動成績與文化學習雙贏的新途徑、新方法,達到學訓統一。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構建體教結合合理的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在基層試辦二線、三線運動隊,以確保學生體育教育和諧發展。
4.結束語
體教結合工作是青少年業余訓練可持續發展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搖籃。要實現競技體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重視體教結合。因此,我們必須不余遺力地解決好業余訓練中的各種制約因素,達到體教結合的和諧,實現業余訓練與文化學習的雙贏,方能使我們的業余訓練沿著體教結合和諧的快車道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冰等.影響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問題、產生原因及對策.北京大學學報[N]2002.1
[2]陳顯良.我國青少年業余訓練的分析與改革構想.上海體育學院學報[N]2002、4
[3]沈建青.上海市青少年業余訓練可持續發展對策.上海體育科研 [N]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