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紹紅
【摘 ? ?要】課堂沉默嚴重地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及對策。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沉默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31
一、初中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
(一)從傳統文化視角分析英語課堂沉默
正如中國一句成語所說“沉默是金”。在家里,我們被教導要在長輩說話的時候保持沉默,話語太多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行為。而自從孔子時代開始學生就被教導要對老師尊敬,在學習上要順從老師,老師被認為是知識的唯一來源,由此教師權威就開始樹立起來了,在公眾場合向老師提問會被認為是對老師的不敬。俗語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可見在中國,面子意識也是影響中國人行為方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面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人格特征和社會文化的恥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綜合體,它深深地滲入中國人社會生活的每一層面。中國人非常注重面子工程,他們不僅會注重保全自己的面子,還會注意不要讓別人丟臉,尤其在公眾場合,他們經常會為了避免在眾人面前出錯丟臉而保持沉默。中國學生從小就深受面子意識的熏陶,只要感覺到可能會讓自己丟臉,他們就會三思而后行,這對他們的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由于害怕丟面子,很多學生選擇在課堂上保持沉默,這樣就會阻礙他們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學生深受中國傳統考試文化的影響,注重通過死記硬背、做題的方式去取得考試的高分,而忽略了通過鍛煉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英語學習方面,為了取得筆試的高分,中國學生非常熱衷鉆研語法。他們視語法為英語的圣經,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語法而忽略對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聽說能力的欠缺進一步削弱了學生交流的意愿,從而導致比較嚴重的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產生。
(二)從教師視角分析英語課堂沉默
雖然一直都在搞新課改研究,很多地區很多學校也舉辦了很多公開課對新課改進行研究推廣,但是實際上,真正的英語課堂還是沒有改變以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依然以語法教學為主,忽略了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因為平時老師提問后經常都得不到很好的課堂互動的效果,久而久之,教師也就不期待學生在課堂上有主動參與的行為,而教師這種對課堂行為的消極期待又會影響到學生,惡性循環,使得課堂沉默越來越嚴重。心理學家羅森搭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師期待學生有某一方面的課堂行為,那么教師會有意無意的在課堂中傳遞這種信息,并采取某種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往這一方面發展,促使學生形成他所期待的課堂行為。所以如果教師期待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教師就會給予更多發言的機會,營造輕松自如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正面的反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這種積極期待,從而調節自己的課堂行為,強化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形成主動回答問題的行為習慣,從而避免課堂沉默。反之,如果教師對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有消極的期待,就會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薄弱化,從而導致課堂沉默行為。中學英語課堂沉默與老師在課堂上自己“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必定有著某種聯系。
二、對策
1.為了降低“面子意識”等中國傳統文化對英語學習造成的負面影響,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自己要擺脫“教師權威”觀念,要學會放低身段,課后多和學生聊天,主動和學生建立和諧平等輕松的師生關系。當學生覺得老師是可親近的,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的時候,就會覺得在英語課堂回答老師的問題就好像和朋友聊天,心里覺得非常自然放松,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課堂發言是值得表揚的、參與課堂活動對英語學習是很重要的”這種觀點。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上發表言論并非一種愛出風頭的表現,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只有在交際運用中才能夠學得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出錯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不必因為在課堂上回答錯誤而感到羞愧或丟面子。教師可以把課堂參與程度作為一種形成性評價,把它按照一定比例換算成分數加入到期末英語考試總分中去,這樣學生為了取得高分,也會逼迫自己主動回答英語老師的問題。回答問題多了,學生就覺得在英語課堂發言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回答問題時的焦慮心情也會慢慢緩解。當參與課堂活動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的時候,課堂沉默自然就會緩解。
2.教師提高課堂提問技巧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其次,提問的問題類型和方式多樣化。英語課堂提問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提問的內容不能毫無意義,提問的方式不能過于單一。除了常見的一問一答,提問單個學生的方式外;還可以面向集體提問,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進行角色扮演或舉行辯論賽等等;還可以適當鼓勵學生提問,讓教師或其他學生回答等。另外,教師要慎重選擇提問的對象。如: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讓自信開朗的、基礎好的學生來回答,而比較容易的題目就可以讓英語基礎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來回答。最后,教師還要注重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給予中肯的評價。評價應主要以正面的、積極的為主。教師贊賞學生的方式要多樣化,可以通過贊許的語言,如:You did a good job.I like your idea.A brave Boy.還可以通過手勢、眼神、笑容,也還可以輔之于適當的小獎品、加德育分等等。當學生回答錯誤時,老師在糾錯的時候必須注意分寸,初中生正處于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并非所有的錯誤老師都要幫他糾正,有些錯誤是可以忽略的。Diane Freeman認為糾錯有三條準則。第一,在學生清楚自己要說什么并試圖去表達,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時,犯的錯誤就應該得到糾正;這是糾錯的最好時機。第二,要糾正的是錯誤而不是失誤,學生因為緊張出現的口誤教師最好不要糾正。第三,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在學生回答過程中糾錯,應該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簡單地告訴學生錯誤在哪里,或是把正確答案告訴他們就可以了,這種自我糾錯方式最好,因為這種方式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這些方法穿插應用,課堂氣氛活躍了,冷場沉默的現象自然就少了。
參考文獻
[1]王志桃.中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及其對策[J].教育藝術.2011.5:165.
[2]孫陽.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讀與寫雜志,201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