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元
【摘要】 評價活動是美術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美術起著至關重要的激勵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兒童對美術的興趣、激情、自信,關系到學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長。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更不關心學生學習美術的情感態度,必定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評價過程對教學質量是有直接影響的。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學質量的標準。
【關鍵詞】教學評價 教學質量 影響因素 學習興趣
一、教學質量的含義
“教學質量”在教育理論界也并 沒有一個嚴格、明確、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體現在學生學習的質量上,體現在學生 的思想、身體、文化科學知識以及心理素質的變化程度上。
二、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校內因素又有校外因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就學校內部 來說,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主體,只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下,才能實現知識和能力的轉化以及素質的提高。 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求知欲望、刻苦精神、學習方法等是學生學習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 而這次重在探討人的因素,即教師教學美術教學評價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三、當下美術教學評價情況
隨著美術學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現在的美術學科教學評價與過去大有不同,過去的做法過于注重靜態評價通常是參加美術比賽,或教師一人說了算。現今的做法則特別關心學生美術學習的變化與成長,強調學生個人本位,評價其學習成果。
四、對于教學評價的建議
(一)、由重結果的評價變為重過程的評價
傳統上,美術教師評價學生的美術學習,常以對于學生美術學習的優劣通常是通過一次比賽獲獎情況,或完成一件作品來決定學生一個學期的美術學習成績。很顯然,這種“一錘定音”的評價,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促進的作用。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結果,只要曾經努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這句話更為適用。努力的過程就是學生素質發展的過程,我們不能簡單的以學生最終的作品來給學生的能力進行定位。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長環境,個性的不同,成長環境的不同,表現出來的內在氣質也就存在差異。我們應該從學生學習過程中去發現學生的繪畫熱情,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挖掘他們的創造力,保護孩子的個性特點。
(二)、由單一評價變多元評價
傳統上,美術教學評價只強調美術技能技法,而忽略認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強調訓練而已,因此評價的內容是單一的。除此之外,傳統評價只是學生完成作品,教師一個人給與評價,因此,評價方式、評價人都是單一的。相反的,在多元的美術教學評價里,我們的教學目標和學習成果是多樣的。因此,除了對美術技能技法評價外,還要兼顧情誼和認知的評價。而在評價者方面,我們不但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兼顧同學、家長對被評價者的評價,而我們最注重的是學生的自評。因此,我們現在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都是多元的。在上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多參與評價,自己對自己作品的評價,自己對同學作品的評價,而老師則給予學生們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
(三)、由量化評價變為激勵評價
曾有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貶低的傾向。而美術學科同其它學科不同,其評價準則比其它學科要模糊得多,沒有一定的量化標準。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處理好量化的過程。面對學生的作品,我們就不能簡單的以85分與75分或者是以優與良來區分,這樣只會給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個人為的障礙,扼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貶低自己。怎樣來避免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對孩子的一件作品從有創新意識,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別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優點及不足,對于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對于不足不能給予批評或置之不理,我們可以在學生作品上多以贊揚鼓勵的語言來進行評價,而不以分數來評價。
五.實驗論證
我在教學中,曾有意識地做過這樣的實驗:二個同年級段的班級(均未受過特殊的美術培訓)為對象進行試驗,二年級一班學風比較好,上課積極性高,但我不予多指導,評價也只是平淡無奇的帶過,任其自由發展;二年級二班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均為一般上課容易開小差,但我有意識地多加鼓勵和和贊許的評價,并對其報以積極的期望,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一段時間下來,后者的繪畫積極性和表現欲遠遠大于前者,上課積極性和配合都大大提升,學生作品表現感強烈??梢?,教師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興趣和 教學質量有多大的影響。當教師給予的信任評價與學生個人的意向、興趣、愛好相吻合時,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能激發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質量有效的提高。
總結:我們在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美術技能的情況下,又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從學生的心理上開始影響,改變他們對美術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充滿激情,打從心里喜歡美術喜歡藝術,從而自發學習美術欣賞藝術。如果成為美術老師,我想只有不斷探索,用智慧和機智大膽實踐,才能深刻領會新課標理念,做到既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又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評價方式往往具有交互性和互補性,我們只有靈活的綜合使用,才能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讓學校美術教學活動充滿活力,更有效,讓教學質量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燦明.兒童創造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69~272。
[2]王璐.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誤區的調查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7,18
[3]蔡建良.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探索[J].中小學教育研究,2007,01
[4]王秀麗. 淺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運用激勵性評價提高教學質量[R].北京:課程教材研究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