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蘭
為了充分展示我縣課堂改革的成果,進一步展示高中高效課堂的模式,我縣舉行了高中高效課堂比賽。2014年4月中旬和6月13日根據縣教育局的安排,我分別參加了校級高效課堂和縣級高效課堂比賽活動。結合這兩次比賽我談談感受。
我對這次比賽的總體感受是一堂優質高效課必須要做到:課前準備要充分,創設情境要新穎,合作探究要合理,剖析主題要透徹,課堂小結要升華,總結反思要深刻。
一、說課前準備
在上這兩節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校級比賽我上的是必修2第14課“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遷”,這堂課我在去年就參加過中小學課例整合比賽,所以參加前做過充分的準備,這次稍做了修改就去參加比賽了。縣級比賽時,按照高一的教學進度我們歷史課三位教師都上的是必修2第22課“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對這節課的內容雖然熟悉,但上好這節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這里我特別感謝黃萬菊老師對我的內容處理方面的指導;王全鐸老師對我如何導入給了我很好的建議;還有教導處副主任楊文義和中心教研室主任高成曉給我信心方面的鼓勵。如果說這兩次比賽是我的成功,還不如說是這些人對我的指導有方,所以成功是來自于我們歷史組甚至是三中老師集體備課的結果。我非常感謝他們也非常榮幸能得到我們學校這些有資歷老師的指導。這讓我得出結論: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是偉大的,我們三中是一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
二、說上課
首先是導入,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重視歷史課堂的導入,“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自然、通俗、有新意,往往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心和注意力,讓他們跟著你的思路去走。第14課我用宋丹丹和趙本山的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的一段視頻導入新課,一下子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上。第22課我用1943年德黑蘭會議期間的三巨頭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的一張舊照片并引用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的一段笑話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思維軌跡。兩次導入大家一致認為有新意、自然、有趣。其次,在上課過程中兩節課我都貫穿著以情境創設體現課堂的生動性,以問題設置體現課堂的有效性,以教學開展探究合作體現課堂的互動性,以預設生成體現課堂的統一性。把創設情境的新穎、合作探究的合理、剖析主題的透徹、課堂小結的升華體現在了整個課堂之中。所以我得出結論: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認真做事把事情做完,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好。
三、說聽評課
這次有幸聽了一中的李彥老師和五中的胡桂香老師的課,她們的課也是準備充分,各具特色。首先李彥老師最大的亮點就是學案導學法,值得我學習,但學案導學作為公開課處理不好會顯得課堂氣氛沉悶。胡老師的課是用新聞視頻導入,新穎有創意,還有課堂中對學生的鼓舞鼓動值得我學習,如果胡老師的語言表達再嚴謹一點就更好了。對三位評委客觀公正的點評指導更使我大開眼界,學習了不少知識,所以我認為這次活動更是給老師們搭建了一次交流學習的平臺。
總之,這次比賽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老師們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得到了評委和學生的好評,同時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交流。我一直認為,課無定式,教無定法,只要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想學、愛學、會學、學會”,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高效的課堂。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