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興趣培養的重要性,以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歷史課堂之中。
一、影響歷史學習興趣的因素
1.學科自身的影響
之所以說學科自身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因為歷史這門學科記錄和承載的是以往、過去的事情,一些事情甚至離學生有幾千年之久,學生不了解,導致學生總是存在陌生感,當然也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所以,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2.教學方法單一
在應試教育與高考的壓力下,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學生傳授最多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的一直都是“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即“死記硬背”。教師的這種教學態度只會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科就是一門“副科”,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種思想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學生歷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欲望的產生,進而直接影響歷史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
3.師生關系的緊張
教育心理學家說過:“良好的、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情緒處在最佳狀態,能夠促使學生自主進入課堂活動當中。”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師的一本正經往往會讓學生產生避而遠之的想法,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總之,影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很多,我們要認真分析,并有意識地改正,以確保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學習心態走進歷史課堂之中。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1.創設討論情境
創設討論情境的目的就是要將課堂的主體性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文本中的相關內容,同時,也使學生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歷史帶來的樂趣和體驗,進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也確保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但是,在創設的討論情境中,問題的有效性就成為影響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我們所創設的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否則都將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也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①戰時共產主義都采取了哪些政策?有什么作用?②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引發的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是導致實施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因素嗎?④怎樣評價斯大林模式?……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并進行互相交流,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對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進而更為高效歷史課堂的實現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2.多媒體輔助
近年來,歷史教學走進了一個怪圈,隨著歷史劇的增多,學生對歷史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但是,事實上,學生僅是喜歡歷史劇,喜歡看野史,并不喜歡學習歷史,這嚴重不利于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現在教學技術手段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視頻和紀錄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有助于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康熙帝”時,我選擇了多媒體輔助自學的模式,主要原因就是有關“清康熙”年代的影視劇被翻拍了很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康熙的功績”可謂是了如指掌,所以,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康熙王朝》影視片段,然后,引導學生對“康熙”進行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而且對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營造和諧氛圍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和諧的課堂氛圍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來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教師肯定和鼓勵的評價中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而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肯定中找到學習歷史和探究歷史的欲望,進而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自主參與到歷史活動當中,同時也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作出相應的貢獻。
總之,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我們要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和探究歷史的熱情,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歷史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周成芳.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3(2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