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國
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學會做事”,是本次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變化,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鼓勵發展創新思維。所以,歷史課堂教學必須由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新。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創造機會、創新設計,進而構建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全新課堂,那樣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此來營造自主、探究、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
誠然,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對文本的感悟學習。而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興趣的教學,只有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深層次體驗的教學,只有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獲得機會的教學,只有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并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這是自主學習的優勢。事實上,真實情境的學習會使學生受益匪淺。根據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創設類似史實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為其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引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非常輕松地掌握了新知識,而且非常自然地培養了他們健全的人格、積極進取的態度以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
歷史情境的創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歷史課本劇、相聲、小品、歷史故事會、參觀歷史博物館等,還可以運用現在的技術手段模擬情境。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歷史情境中,自然而然會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思維;是歌頌贊揚,是鞭笞批判,已無需老師枯燥地說教了。
二、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此來為學生創造機會,提供才藝展示舞臺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角色必須發生根本性變化,由過去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促進者。歷史教學是師生互相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善于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學習不同的學習方法,使之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斷獲得成功體驗。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