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甜
【摘 ? ?要】提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可以引導學生全神貫注于知識本身;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被學習的環境所吸引;引導學生正視歷史的深刻內涵,從精神層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組織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保證學生一開始就具備最佳的學習狀態;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助力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與穩固。
【關鍵詞】高中歷史 ?興趣激發 ?課堂氛圍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09
如何高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高中歷史這門課程顯得更加有魅力、如何讓歷史課堂充斥更多歡聲笑語等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歷史教師們在不斷思考和探索的。這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圍繞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核心問題,毫無疑問,不同程度的缺失學習興趣,是大多數高中生都呈現出來的問題,也是影響學生歷史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路徑有很多,本篇文章主要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筆者的幾點心得。
一、提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最主要途徑,在某些特定的教學情境下,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因此,教師提升自身的語言教學藝術是非常關鍵的。語言教學的藝術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教學語言的趣味性是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聯系最緊密的一點。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教學語言的趣味性越高,學生課堂上做出的回應越多也越積極。這一點在歷史課上尤其奏效,因為歷史的知識量大、很多知識如果不加修飾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甚至在無形之中會給學生一種壓力。在具體提升語言趣味性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語言的趣味性并不意味著我們說出來的話只是讓學生笑一笑而已。學生能夠開懷一笑固然代表教師的語言比較有趣,但是僅僅做到逗學生一樂而不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就會影響學生興趣的持久性。換言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是不穩定的、易變更的。其次,教師和學生由于年齡經歷等差異,對于語言是否有趣的判定可能是存在差別的,比如說,教師認為這樣說很有趣,學生卻并不受用。所以,在提升教學語言趣味性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們熟悉或者說喜聞樂見的趣味語言有哪些,然后因材施教。總之,提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可以引導學生全神貫注于知識本身,是歷史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古往今來,持環境決定論的教育家不計其數,其中著名英國教育家洛克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洛克曾經在著作中寫到:“一個人學習時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完全取決于其所處的學習環境。”教師在嘗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如果忽略了課堂氛圍這一要素是不可行的。
毫無疑問,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最能夠給予學生安全感和舒適感的氛圍。營造和諧氛圍的路徑有許多,比如說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組織有助于學生放松身心的歷史課堂活動等等。在營造和諧課堂氛圍過程中,以下兩點是最需要教師留意的:首先,和諧的環境的外顯形式有很多,既可以是活躍的,也可以是安靜的。因此,教師要避免總是用一種方式來衡量自身營造的課堂氛圍是否和諧。比如說,有的歷史教師會覺得課堂氛圍越活躍越好。慢慢地,課堂氛圍由活躍轉變為混亂,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當知識本身非常枯燥的時候,活躍的氛圍固然是有利于學生們燃起學習的積極性的;但是當學生需要一個理性的思考環境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營造安靜的課堂氛圍,簡言之,單一的課堂氛圍不是真正和諧的氛圍。其次,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只靠教師,還需要學生的合作與參與。部分教師曾經質疑,讓學生參與到氛圍的營造,會不會給學生增加課堂壓力。事實證明,學生不僅不會感覺到壓力,還會因為自己參與到了氛圍營造而開心。
三、引導學生正視歷史學習的內涵
在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建立的眾多因素中,學習態度毫無疑問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就更加容易自覺建立起一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態度消極,則學生從一開始就可能自動屏蔽學習中可能獲得的一切樂趣。當下的高中歷史課堂上,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正視學習歷史的深刻內涵而總是對歷史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所以,引導學生一步步正視歷史的深刻內涵,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引導學生正視歷史學習的內涵,主要的路徑就是言傳和身教兩個方面:言傳指的是教師通過直接的講述,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好歷史知識的必要性。在眾多的學科之中,歷史這門的包容性是最強的,也是最客觀的,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不僅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素養,更可以學習前人的智慧、規整自身的行為。而身教就是指給學生們做出示范。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可以經常與學生交流最近了解到、學習到的一些知識,比如說剛剛看過的百家講壇上的歷史知識等等。學生看到教師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歷史知識還在堅持學習,本身就會受到一定的鼓舞與啟發。總之,只要學生真正認識到了學習歷史知識的深刻內涵,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會端正,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會突顯出來。
四、組織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
在所有的教學環節中,課堂導入一直被認為是最關鍵的一個。之所以關鍵,就是因為其所處的時間段和特殊。課堂導入一般都是在一節課最初的階段開展的,這個時候既是學生注意力最分散的時候,也是影響學生之后注意力能否集中的關鍵。所以,教師在如果課堂導入環節就成功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話,學生整整一節課的學習狀態必然都是良好的。組織引人入勝、抓人眼球的課堂導入無疑是非常必要的,而教師要想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就必須采取以下兩種方法:首先,選擇設問的語言修辭。問句無疑是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的,設問的方式就更加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說,在講解唐代文學史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設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哪一個朝代的學術氛圍是最好的呢,那就是唐朝。”學生自然就會想問為什么唐朝的氛圍是最好的,然后他們就會聚精會神地聽講。其次,講述的內容盡可能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實踐證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最佳路徑之一。
五、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道路上,教師除了要從教學藝術和歷史知識本身等角度進行思考,還需要從師生關系的層面著手。毫無疑問,師生關系越是平等友好,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這門課程,對教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就越感興趣。所以,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個人魅力,與學生開展平等對話與互動,盡可能讓學生喜歡自己,進而對自己講述的歷史知識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