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尋
【摘 ? ?要】隨著我國課程變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語文教學也提出新的要求。針對初中語文教學生態價值觀培養實踐教學開展深入的研究,最終結合筆者的研究和自身多年實踐經驗,為初中語文教師開展生態價值觀培養教學活動提供幾點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實現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生態價值觀 ?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36
生態價值觀是指觀察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然后對環境產生情感,既而愿意改變周圍生態環境的一種人生價值觀。初中語文課本上有很多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語文教學的引導讓學生樹立自己的生態價值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生態價值觀是情感教育范疇的內容。
一、挖掘課本中生態價值觀素材,開發相關教育資源
教材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影響學生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環節。語文教材多數素材都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意義。教師不斷挖掘課本中飽含生態價值觀念的素材,能對學生養成生態意識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當前初中語文教材中體現人與自然辯證統一關系的文章可以主要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揭露自然奧秘、闡釋自然科學知識的文章,一種是科普類文章。這兩類文章前者能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熱情,后者旨在通過科技帶給人類實在的益處與便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縱觀古今,結合生活實例開展生態價值觀培養活動
歷史既可以反映過去也可以預見未來。人們可以從中歷史事件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某篇具體的文章,如《蘇州園林》一文,用情境設置法幫助學生展開聯想,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力及環境被破壞后對人類造成的不利影響。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聯系生活實例,從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出發,通過列舉各城市汽車尾氣具體排放量、探討PM2.5對生活帶來的不便等活動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幫助其明白科學發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建設環境友好型節約社會。
三、導入情境讓學生建立生態價值觀
要讓學生建立生態價值觀,首先就要讓學生對生態價值擁有感情,教師要讓學生感覺到生態環境就在自己的身邊,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學生才會在乎生態價值。反之,如果學生對書本上描述的內容感覺很遙遠,覺得書本是書本,自己是自己,對書本上描述的內容沒有真真切切的感情,學生也就不會在乎生態價值觀。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導入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巧設懸念將學生導入環境、通過優美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導入環境、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導入情境等等,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把學生導入情境。
比如在蘇教版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動物世界,教師可以配合教學播放一些動物生活的情況,學生通過多媒體看到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就能理解課本作者寫出文章時對動物喜歡的心情,生動活潑的小動物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就會想想了解小動物;在教學蘇教版初中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江山多嬌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了解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以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述西雙版納的風土人情、引導去西雙版納旅游的學生自己講西雙版納的故事。教師通過引導,能讓學生對西雙版納產生具體的印象,從而學生愛上自己課本上學習的知識。
四、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態情況
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本上所描述的生態環境知識以外,還要注意把生態環境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分析書本上的生態環境和身邊的身態環境有什么區別,然后讓學生去思索課本中的生態環境與我們實際生活的情況已經不一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深入的分析、比較能進一步深化生態價值觀。
比如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動物世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身邊的小動物,讓學生擁有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思索,我們身邊現在的動物都是小寵物,那野生動物到哪里去啦?現在動物園的野生動物他們怎樣生活?是不是和書本上描述的一樣?那為什么我們要把野生動物送到動物園里?如果把野生動物放出來,現在野生動物還能生活嗎?在初中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江山多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書中描寫的環境我們現在看不到了?那我們現在的環境是怎樣的?我們現在的環境優美嗎?你想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呢?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一系列的思考,學生就能對比書中描寫的生態環境和我們實際生活環境的巨大差別,學生自己就會去了解我們的生態環境變成目前的情況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建立生態環境和生存的聯系時,學生自然就會更加關心生態環境,之后學生慢慢會想用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生態價值觀。
五、營造生態文化氛圍,增強生態價值觀
培養生態價值觀并非朝夕之事,需要讓學生置身于濃厚的人文化、綠化、美化的育人環境與氛圍中,耳濡目染,長期熏陶,獲得生態文化知識,形成生態價值觀念。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聯系院校,強化班級與校園生態環境建設,凸現人文關懷,構建生態文明,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受到教化與潤澤,提升生態價值觀,健康智慧地成長。
首先,營造充滿人文生態的教室環境。如建立“語文文化角落”,包括“小小讀書角”,設置有關“建設生態文明”等特色欄目,在其中布置生態常識(環保知識)以及敬畏生命、關愛自然與他人的名言警句等等,譬如“沒有愛的心是永遠沒有歸宿的”“生命是一條艱險的峽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這樣,將生態文明融入在教室每個角落,強化學生生命敬畏觀、生態利益觀。
其次,構建生態文明的校園環境。如設立“文化走廊”,舉行“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讀書演講競賽,或者組織“倡導綠色生活,共建生態文明”的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所處的環境情況,正確理解“綠色生活”的含義......友善的環境,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與環保意識,關注生命,善待自然,關愛他人,從我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共創“生態校園”“綠色生活”與“生態文明”,促進生態價值觀的全面深入。
總之,語文是蘊含生態價值觀文化與精神的課程,初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生態價值觀的培養是基礎教育的任務與重要教學目標,并將這一任務與目標巧妙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來引導學生樹立生態價值觀念,讓學生學會熱愛自然與生活,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