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宏英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大決策,而這項工作的主陣地便在學校,我們應始終以“為了讓未成年人在陽光下能健康成長 ”為宗旨,堅決貫徹“以德立校,做人為先”的德育理念,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繼承優良傳統,探索德育新途徑、新方法,構筑有特色的學校德育優勢,創建優良的德育氛圍。
一、大力弘揚主旋律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永恒的主旋律。真善美是時代的主旋律。學校的德育工作應始終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歌頌真善美,鞭笞假惡丑為載體,在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社會主義觀念上力求創新,使主旋律的教育與時代要求相結合,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真善美滲透到青少年的血液,唱好正氣歌、凝聚正能量,唱響德育教育的主旋律。通過課堂、升旗儀式、主題活動、時事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的有機滲透,并發揮地方德育資源優勢,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二、切實抓好主渠道
課堂教學始終是滲透德育的主渠道。各學科所負載的知識信息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如文學作品中愛國志士的愛國情懷,數理化知識中的科學思維品質,歷史地理中的人物、自然、國情概況等。通過課堂讓學生認識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糾正學生思想上的偏差,正確認識社會上的一些丑惡現象,凝聚正能量,杜絕學生中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假為真的行為。教師在各學科的教學中,肩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包括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毅力、學習信心、科學態度、探索創新精神等)的重任。因此,學校要認真抓好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教書育人的思想,每節課都有德育目標、德育滲透內容、德育滲透方法,使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做到“六有”,即:有意,有德育意識,這是德育滲透的前提;有機,將教學內容與德育結合,這是德育滲透的基礎;有情,進行情感交流,這是德育滲透的媒介;有序,有計劃地進行德育教育,這是德育滲透的保證;有恒,持之以恒地滲透德育,這是德育滲透的關鍵;有效,抓出德育效果,這是德育滲透的核心。使滲透德育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
三、精心建設主陣地
德育要以活動為載體,活動要有課內的,也要有課外的。學校要長期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青年黨校、田徑運動會、文藝匯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組織社會調查、實地參觀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舉辦主題班會、征文比賽、書畫比賽、辯論賽等,展示學生風采。營造文明、高雅的視聽環境,開展內容豐富的班團隊活動,辦好圖文并茂的???,利用學校有效的資源,充分發揮主陣地的作用,引導學生,陶冶情操。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人民群眾,讓學生被許許多多、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的真善美故事所感染、所教育,親身感受真善美、弘揚真善美。 開展“成長在課外”的德育研究性活動,請司法干部進來,舉辦高水平的法律知識講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正義感和愛國熱情。建好主陣地,通過課外抓活動,促使學生知、情、意、行方面的發展,將德育的“外化”逐步轉變為德育的“內化”。使德育工作實實在在,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四、務實從嚴抓管理
德育常規管理是保證德育工作提高實效的基礎,是德育目標落到實處的關鍵。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強德育隊伍的建設,特別是班主任的思想建設,挑選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優化德育隊伍。通過專題學習、主題交流等形式,幫助班主任轉變德育觀念,并制定詳盡的《班主任工作職責》,規范班主任的教育言行。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我認為要從基礎抓起,要從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抓起。為此,學校應制定《在校學生的規章制度》,并認真組織學習,使學生能遵規守紀,規范自我;制定《學生禮儀常規》,要求學生從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校內自行車停放、不亂扔亂吐等小事做起。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我們可采用“五字”教育法:講(講道理),不把人格丟掉;掃(早上點掃,放學小掃,周末大掃,假期輪流掃),保持環境整潔;撿(撿果皮、紙屑),養成良好習慣;查(查亂丟亂扔現象,查衛生死角),批評不良行為;評(及時檢查評比),表揚好人好事。讓學生在規范中提高認識,形成習慣,進而內化成自己的道德觀念,升華成優良品質。
五、開拓探索新途徑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信息豐富,如果德育手段滯后,是難于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的。為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面對新形勢,我們要把握時代脈絡,順應時代潮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探索德育新途徑。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網絡為學校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拓寬了德育工作的時空。同時,信息網絡又向學校德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強力沖擊。為此,我們要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加強道德、意志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同本地政府,公安部門一道,大力優化學校周邊環境,嚴禁學生上不良網吧。并通過建立“校園網”,黨團校網站、“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學習資料庫”、弘揚校園文化的“校園文化空間”、心理咨詢的“青春驛站”、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時事之窗”和“學生論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的“家長論壇”等欄目,逐步籌備建立班級網頁、個人網頁,組織進行班級、個人主頁設計比賽,從而使我們面對網絡時代的沖擊,能理智地分析,合理地使用,正確地引導,實現德育工作的創新。
探索學校、家庭、社會、自我“四位一體”教育方法,實現“家、校、生教育互動”,舉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能更好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成立家長委員會,形成家校教育的聯合體;加強家訪工作,肯定學生,了解學生,使學校的“家、校、生互動教育”模式,行之有效。
此外,還可以通過德育校本課程的研究和舉辦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不斷尋求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六、積極構筑新優勢
從社會發展來看,21世紀的國際社會將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國際、國內政治、經濟體制也處于不斷變革之中。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德育的發展必須體現開放性和研究性,引導學生沿著基礎加特長的綜合素質方向發展。如改善教育環境,改造校園,種樹種草,增設標語,更新櫥窗,新建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向社會,加大德育的開放性;在軟環境上下更多功夫,加強學科德育滲透,使之更具科學性,更有針對性;改善校園的視聽環境,積極探索網上德育及社會德育;實現“班級管理常規化,學生活動主題化,思想教育自我化”的近期德育目標。
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展德育研究,做到每年級都有課題,通過科研開創德育創新的新局面,在研究和實踐中,逐漸找出德育工作新的切入點,以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以德育德,以身立教,以行導行,才能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文明、民主的校園風貌。學校首先要從樹立新時期教師新形象入手,通過開展以“講師德,練師能,鑄師魂”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以教師的人格、榜樣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溝通,敢于承擔,勇于創新”的優良品質,努力做到“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十年磨一劍”,學校德育工作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倡揚“以人為本”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德育管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