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已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英語的教學之中,其趣味性、生動性、高效性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已然成為小學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
一、動畫模擬,刺激學生的感官
目前小學生所使用的英語教材大多以情境短劇為主,把相關句型和單詞穿插其中。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可以變換和移動圖形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同步解說,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單詞教學為例,講解in、on、under、over等介詞的區別時,教師提前做好課件,通過課件中動畫人物的對話和動作,學生便可猜出單詞的意思,然后再利用鼠標控制動畫人物前進、后退以及跳躍等動作,讓幾個介詞所代表的方位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人機對話,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現在大部分學校的班級人數都比較多,如果僅僅依靠課堂上四十五分鐘的時間,根本不可能讓每個學生擁有練習聽說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人機對話,擴大學生的練習容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彩圖并讓學生進行兩人對話,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方,和電腦展開對話。另外還可以利用其中錄音機的功能,自動調節對話的播放速度或頻率,為了方便學生自檢還可以將對話過程進行錄音,并把自己的發音與原版進行比較,找出自身的錯誤與不足,對于膽小內向的孩子,這種方式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膽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收集一些難度適中的聽力資料或相關的外國原版發音的資料,故事、兒歌、對話都可。通過反復的練習和收聽,學生可以體驗到英語中的連讀、爆破、弱讀等發音特點,了解英語的發音規則,掌握英語的正確發音語調和方式,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據此設計一個“猴子摘桃”的程序,把“關鍵詞語”做成“桃子”掛在一顆桃樹上,學生根據需要依次“摘下桃子”放入相關的句子或文章中。如果選擇錯誤,“桃子”便會自動返回樹上。與此同時,教師通過監控找出學生易犯的錯誤,進行修改和綜合評價,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和修改,不僅可以鞏固所學單詞和句子,還可以親身感受“摘到桃子”的喜悅之情。
三、情境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聲音、圖畫、影像等多種功能,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結合以上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或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實現教學目的,優化教學效果。例如,講解“I have……”這一句型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計出眼睛、嘴巴、鼻子等學生所熟悉的五官的圖片,但每一張圖片的形狀都不一樣,并提前放入電腦的材料柜里,在課堂上,學生只需拖動這些圖片,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組合就可以做成形態各異的小丑,增加課堂教學的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課堂教學大都以教師講授,學生聽寫的方式進行,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而與多媒體結合的英語課堂不僅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模仿,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安排教學活動,例如,學習英語中的喜、怒、哀、樂等表示情感的單詞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模仿QQ上的頭像表情,邊做邊說,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還可以請幾個學生上臺表演,選出最佳表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安排學生預習新課的時候,讓學生自己準備與課文相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在講解新課時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合理轉化,把抽象知識具體化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理解能力不是很強,尤其對于英語中比較抽象的語法知識,完全理解且掌握十分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將多媒體合理運用到英語的教學中,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枯燥呆板的文字轉化成豐富多彩的圖片或影像,帶給學生的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下載或設計相關的圖像或動畫,并配以相應的旁白,帶領學生一起觀看,讓學生通過逼真生動的圖畫效果學習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多媒體運用于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語法知識,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處理好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關系,清晰地認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不是教學主體,堅持“適當、適度、適時”的原則,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特點選擇合適的多媒體程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做到物盡其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小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