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屏?汪亞男
摘 要: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人際信任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原有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形態受到巨大沖擊,新的價值體系還沒有得到完善,導致當前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誠信問題,出現人際信任危機,這對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也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帶來一系列相關問題。重建大學生的人際信任關系,對于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諧校園和社會的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推進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原因;對策
在當今社會,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進行有效的溝通。但是由于人們的交往大多維持在物質上,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相互之間的信任度越來越低。這種現象折射到大學校園,導致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變得很微妙,相互之間的信任度也在降低,甚至出現了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校園生活。
一、大學生人際信任現狀研究結果陳述
學者們一致認為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總體水平呈現一種遞減趨勢,人際信任水平不高。從年級方面來看,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呈現明顯的規律性,依次為:大四 > 大一 > 大二 > 大三。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剛進入一個新的高層次學習環境,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嶄新的,加之生活經驗不足,思想也相對單純,集體活動又頻繁開展,人際信任度相對就高。隨著年級的增長,由新生變老生,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有了一些世故和圓滑,人際信任度相對就低。到了大四,同窗即將各奔東西,惜別之情油然而生,相互之間不計前嫌,因此人際信任水平在大二大三的呈現低谷后到了大四達到最高值。
二、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原因的“四個”不到位
1.社會“境教”不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樹立有待時日,誠信問題的不時出現,降低了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安全感和信賴感;成熟的市場經濟秩序和道德規范還沒有完全建立,一些不良商家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完全無視道德法則和人際信任的底線;中國傳統文化中“信”歷來被人們所推崇,然而隨著社會的轉型,“信”的文化逐漸被淡化,傳統文化影響減弱;網絡立法的不完善,使大學生在現實生活誠信,卻可能在網絡虛擬社會中失信。
2.學校“言教”不到位
學校是為培養人而設置的專門機構,方方面面都起到榜樣示范作用,但有的高校獎懲不夠公開透明、獎學金的評選存在人為操作因素、入黨不公正、學生干部拉關系謀取職位等等,言行不一致,說一套做一套,使大學生對高校、甚至對政府的信任水平都大打折扣。
3.家庭“身教”不到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親密程度、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和睦氣氛等都對大學生人際信任有重要影響。父母若能給予子女更多的人際信任示范,就容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然而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加劇,有的父母可能與子女相處的時間會減少,親密溫馨和諧的親子關系難以建立;有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缺乏民主,簡單粗暴,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的不信任,這種心態會輻射到孩子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家庭結構不完整也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信任感,在缺乏父愛或者母愛的氛圍下,也會對孩子的人際信任造成不良影響。
4.個人“能力”不到位
有些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相對較多,受社會的人際關系影響較大,人際溝通能力較強,但也可能過猶不及,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而有些大學生則更多地待在學校中,受學校的單純人際交往關系影響更大,人際交往經驗少,缺乏必要的人際溝通能力。在大學這個開放和封閉并存的環境中,以上兩類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溝通能力、處事方式的差異。
三、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對策的“四個”到位
1.社會“境教”到位
(1)營建誠信社會氛圍。經過“境教”,大學生都在不同水平上學會了在社會中求生存,成為社會化的人。營建誠信社會氛圍,必須有制度建設,機制跟進,監管到位,處罰分明。只有把誠信作為一項重要要求和標準落實在實實在在的規章制度中,通過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才能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行為。營建誠信社會氛圍,使大學生更多地感受到來自社會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勵,激勵自己做一個誠信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增強大學生自信,從而提高人際信任水平,并且最終也將提升社會的總體人際信任度。
(2)健全誠信法律體系。道德為法律的施行鳴鑼開道,法律則成為道德的堅強后盾和保障,即所謂 “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通過健全誠信法律體系,激發大學生主動構建一種誠信秩序,并將其內化到自己的言行中,逐步形成一種穩定的內在品質和人際交往方式,進而重塑大學生和諧人際信任關系。
2.學?!把越獭钡轿?/p>
(1)加強制度建設。一方面通過制度去規范人們的基本行為,使人們樹立起基本的信任準則。同時,高度重視大學生之間的利益沖突,不斷完善工作法規,創建公平、公開、透明的制度規則。
(2)加強師德建設。加強師德建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建立起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關系。教師要踐行“終身學習,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熱愛學生,敬業奉獻,愛國守法”的職業道德規范,時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感染大學生。
3.家庭“身教”到位
(1)身教重于言教。英國哲學家洛克在《教育漫畫》中指出教導兒童“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應該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眼前?!睔v史上,大凡那些教子有方的人,都能夠言傳身教,典型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曾參殺豬教子是其經典案例。
(2)家教方式民主。家長在工作之余,應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進行正確引導,提倡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 一方面,尊重子女,與其平等交流和溝通,使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并得到積極正確的指導;另一方面,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感染子女,促進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至善,這樣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信任度。
4.個人“能力”到位
(1)遵循交往信用原則,學會使用交往技巧。在人際交往中,信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往原則,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其實質就是未遵循交往信用原則。信用一方面是指交往雙方要說真話而非假話,即所謂“言必信”;另一方面是指交往雙方要遵守并履行諾言,即所謂“言必果”。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要努力實現或達到這兩個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努力做到取信于人。至于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方面,一是掌握語言藝術。二是把控非語言藝術,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就會逐步得到提升。
(2)提高個人道德修養,追求道德理想人格。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也是大學生個人道德修養的最基本要求,其重塑是最終解決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的關鍵環節。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大學生人性和價值的標志。道德人格本身就是一種純善的人性,是一種珍貴的價值。
總之,扭轉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現狀,需加強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四位一體”長效機制的建設,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改善大學生的人際信任關系。
(作者單位:劉錦屏 曲靖師范學院;汪亞男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