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飛

[摘要] 目的 比較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107例,將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兩組,研究組53例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對照組54例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術中術后指標、并發癥情況。結果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6.22%)明顯高于對照組(8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多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術后臥床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確切,可早期下床活動,加速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在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內固定術;中老年
[中圖分類號] R68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8-0044-03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骨折,中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發生率較高,在老年人全身骨折中股骨頸骨折所占比例約為3%~4%[1]。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死亡率與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體健康[2]。由于中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及各種內科基礎疾病,采用保守方法治療易發生并發癥,甚至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3],因此,目前臨床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本研究對107例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別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及內固定術治療,并對兩種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107例,年齡45~78歲,將按照治療方法分為研究組53例和對照組54例。其中合并高血壓29例,合并糖尿病20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17例,合并腦梗死14例,合并兩種以上疾病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股骨頸骨折患者;年齡高于40歲的患者。排除標準:年齡低于40歲的患者,有認知、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病理性骨折、嚴重骨質疏松、無法耐受麻醉患者;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3 方法
研究組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患者取健側臥位,選擇髖關節后外側入路,切開關節囊進行截骨,將股骨頭取出,必須清除髖臼中的組織,軟骨面用髖臼銼清除到創面出現點狀出血,植入大小適合的髖臼假體及對應的股骨頭假體,復位關節,檢查髖關節的活動度及穩定性,并將切口逐層縫合;對照組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取平臥位,將患側墊高,經C型臂X線機影像透視下將骨折部位閉合復位,在髖部做一個小切口,將3枚克氏針導針以品字形切入,采用空心拉力螺釘升壓固定,如果不能緊密嵌入,則可以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加用可吸收螺釘固定,將切口縫合。手術均由同一醫師完成。
1.4 評價指標
①療效判定:采用Harris評分評定患者的臨床療效,共包括功能、疼痛、關節活動及畸形四個方面,其中功能47分,疼痛44分,關節活動5分,畸形4分,總分最高分為100分。將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級別,其中得分在90~100分者為痊愈;得分在80~89分為顯效;在70~79分為有效,得分低于70分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4]。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住院時間、術后臥床時間。③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a=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術中及術后指標比較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多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術后臥床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中及術后指標比較(x±s)
2.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75%(11/53),主要表現為疼痛4例,骨不連2例,感染5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5.56%(30/54),主要表現為疼痛13例、骨不連8例、感染9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62,P<0.05)。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是指在股骨頸基底部至股骨頸頭頸交接部的髖部骨折,是由于扭轉應力傳導而發生的骨折,常由間接暴力引起,如患者走路滑倒、身體發生扭轉倒地等[5-7],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也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老年患者肌力減退、穩定性差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及由此引起的股骨頸結構脆弱,一旦跌倒,很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8]。
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多用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方法,由于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全身健康狀況差,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等多種或多系統的內科合并癥,如對該類股骨頸骨折患者用保守方法治療,臥床時間較長,不但會使原有的疾病加重,而且還會加大并發癥發生的機率,還會增加患者發生骨不連及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風險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而手術的方式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可使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快速改善、促進患肢行走能力的恢復、有效避免了長期臥床、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9]。此外,由于股骨頭血供的解剖特點,骨折部位承受較大的剪應力,對治療效果及愈合均造成嚴重的影響[10]。因此,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更適用于采用內固定術及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手術方法治療[11]。
內固定術的優點在于對骨折端有效的加壓作用使骨折端獲得非常大的穩定性,能夠快速緩解術后疼痛,患者可以在短期內進行功能鍛煉,使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大大降低,但是早期負重活動會使股骨頭壞死、塌陷的發生機率明顯增加[1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用人工材料制成的仿真假體替換原有股骨頭的一種手術方式,為目前臨床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患者術后臥床時間短、可快速恢復,還可徹底解決骨不愈合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問題[13],對于身體機能差且有較多合并癥的中老年患者來講,避免長期臥床導致的褥瘡,還可使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促進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由于住院時間短也相應減少了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14]。但是年齡等因素限制了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應用,主要原因在于假體置換患者從事正常體力勞動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對中老年患者更為適用[15]。對我院收治的53例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結果表明,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術后臥床時間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冼敬鋒[16]收集了122例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別用全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治療,結果表明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在失血量、恢復時間及并發癥等方面均明顯優于采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同時也證明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及優越性。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可早期下床活動,加速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復,能使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秦偉光,李忠華,張鵬.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的臨床比較[J]. 中國醫藥指南,2015,13(7):163-164.
[2] 伍松濤.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對比[J]. 河北醫學,2015,21(6):998-100.
[3] 馬培耕,廖建中,莊雪芬. 全髖關節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對比分析[J]. 中國臨床研究,2015,28(4):478-480.
[4] Lim YW,Kwon SY,Han SK,et al.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and factors related to mortality after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neck fractures[J]. J Arthroplasty,2009,24(8):1277-1280.
[5] 段劍平,王永平.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與空心釘內固定術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70例臨床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244-245.
[6] 趙玉明,唐晶,戴勇,等.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臨床比較[J]. 中外醫學研究,2014, 12(28):10-12.
[7] 黃智勇,辛澤團,黃佳軍.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臨床比較[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6):44-46.
[8] 李明,張雨,于立川,等.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46例臨床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 13(2):147-148.
[9] 韋良臣,謝笑宸,葉海明,等. 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療效觀察[J]. 實用骨科雜志,2009,15(10):785-786.
[10] 彭昊,賈芝和,方洪松. 三種髖關節置換術式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觀察[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 16(24):153-155.
[11] 高義斌,李銀娜.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4):30-31.
[12] 張長青,曾炳芳,邵雷,等. 閉合復位加壓空心釘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回顧性分析[J]. 中華創傷雜志,2003, 19(4):238-241
[13] 徐峰,王明禮,張滿江,等. 全髖關節和人工股骨頭置換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比較[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2):1176-1177.
[14] 張與平,莫潤田,祁雄峰,等. 手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觀察[J]. 創傷外科雜志,2009,11(3):220-222.
[15] 王健,孫長根,胡勇,等.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華創傷骨折雜志,2006,8(4):383-384.
[16] 冼敬鋒.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J]. 重慶醫學,2013,42(13):1528-1529.
(收稿日期: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