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堯頻
摘 要:園林景觀是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改善城市生活環境,彰顯城市精神文明方面作用顯著。園林建設離不開綠化工程,高水平的綠化工程是園林景觀建設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國植物種類繁多,不同的植物其生長條件、外形特點各不相同,從而給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文章圍繞園林綠化植物選擇和配置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僅供廣大園林建設同行參考。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探討;種類;選擇;配置方法
引言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以及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重視程度的加深,園林景觀在城市建設中所占據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綠化是園林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配置綠化植物,對于園林整體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園林綠化工程中可以使用的植物種類很多,每種植物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特性。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時,必須全面、充分地了解這些特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各類針對性方法進行配置,才能在保證綠色植物正常健康生長的前提下,達到園林設計要求,充分發揮出園林景觀的藝術美感。此外,由于植物種類和園林風格的豐富性,植物配置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不同的配置方法,會形成不同的園林風格。選擇不同的植物種類,也會造成不同的景觀效果。在進行園林建設時,必須高度重視綠化植物的選擇與配置,科學搭配,以形成符和當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當地景觀特點的獨特風格。
1 園林植物種類的確定
出于成本和技術上的考慮,在選擇園林綠化植物時,要優先選擇景觀當地的植物種類,除了便于栽種、養殖,降低工程費用外,更有助于突出當地特色。在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結構上,要以落葉樹為中心,搭配適當比例的常綠樹、藤本、竹類及花草等輔助性植物共同構成園林植物體系的主體。具體選擇什么種類、什么規格的植物,要根據園林具體情況而定,要既達到綠化園林的目的,又能給人以美的感受。根據觀賞植物學的標準,園林景觀中常見花木種類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1 觀花類
顧名思義,觀花類植物是以花卉觀賞為基本用途的花木種類,具有花色外形美觀、顏色鮮艷、氣味芳香宜人的特點,是綠化植物中主要觀賞對象,也是園林綠化配置工作的重點內容。常見觀花類樹種包括榆葉梅、合歡、紅花槐、刺槐、海棠、貼梗海棠、木槿、丁香等,花卉類包括大理(麗)花、月季、菊花、牡丹等。其中,牡丹是園林花卉中的主要品種,其花體積大,色澤艷麗,在我國素有“花王”的美譽。由于牡丹自身生長特性,部分地區無法種植。此外,海棠和紫薇也是我國園林花卉中的常見品種,花色外觀十分優美,具有很高觀賞價值。
1.2 觀果類
觀果類植物的主要特點是果實豐滿,外形美觀,結滿果實的植株給人以繁榮盛世、碩果累累的美好感受。由于這個原因,觀果類植物主要用作秋季觀賞,部分觀果類植物除了用于觀賞,其果實還可以食用。當前常見的落葉觀果類植物包括蘋果、梨、海棠、桃、枸杞、小蘗、金銀木、忍冬、山楂、石榴等。
1.3 觀葉類
觀葉類植物是園林植物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前面兩種觀賞性植物不同,觀葉類植物既沒有嬌艷的花朵,也沒有豐碩的果實,其用于觀賞的部分是植物的枝葉部分。觀葉類植物的種類繁多,其中,觀春色葉的有垂柳、香椿、臭椿、石榴、欒樹等;觀秋色葉的有火炬、銀杏、黃櫨、五角楓、無患子、加拿大楊、龍爪槐、合歡、紅葉李等;觀雙色葉的有銀白楊、變葉木、金星大葉黃楊等。不同種類樹木的枝葉外觀差異很大,但都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具體配置時可以根據園林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1.4 觀干類
園林樹木中有許多植株的樹干部分外形、顏色極具特色,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這種主要以樹干為觀賞對象的樹木稱之為觀干類樹木。觀干類樹木樹干別致,往往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比如常見的迎客松就是觀干類植物中的一例典型。品質上佳的迎客松,其主干通順筆直,樹木顏色適宜正常,枝丫多集中在一側,宛如伸出迎客的人手,寓意顯著。是園林景區常用的一項配置。除此之外,白皮松、懸鈴木、白樺、毛白楊、胡桃、金竹、黃樺、紅瑞木、山桃、櫻花、棠棣、迎春、梧桐、竹等也是觀干類植物中較為常見的品種。
1.5 蔭木類
園林景觀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綠蔭區域。這些綠蔭集功能性和藝術性于一體,是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這些綠蔭的形成離不開蔭木類樹木。在配置園林綠化植物時,科學選擇適宜的蔭木類樹木,形成綠蔭點綴,是園林設計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可以用作蔭木的植物包括白皮松、油松、云杉、華山松等常綠植物,也包括銀杏、白臘、國槐、楓樹等落葉植物,這些樹種普遍具有生長速度快,枝干造型別致,樹冠大,能夠形成大面積綠蔭的特點。
1.6 藤本類
爬山虎、金銀花、匍地柏、紫藤、五葉地錦、葡萄、山蕎麥等藤本植物具有攀緣生長的特性,多依附在假山、墻體、花架等構造物上攀爬生長,起著遮蔽不良建筑,增加景點生氣的效果。
1.7 竹類
竹子多生長于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南方地區。柱子外形挺拔,中通外直,素有君子之稱,也是園林景觀中點綴環境、增添情致的重要元素。一般種植于墻根或水塘邊。
2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2.1 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地理條件,科學設置植物空間結構
在進行植物空間結構設置時,第一個要考慮的是地面起伏、水流曲折等基礎層面上的因素變化。這些因素是園林景觀體系中的核心元素。園林景觀設置就是要圍繞這些核心基礎要素進行調整、增添或修繕,達到突出特點,優化布局的目的。在此基礎上,要考慮植物的空間設施在園林使用功能和觀賞性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務必要保證設置的植物和周圍生態環境達到完美協調,避免突兀。具體設置時要考慮空間上的層次感,可以通過設置多種類型的植物,構成穩定、和諧的植物生態群落,實現植物體系內容豐富、結構完整,近期和遠期景觀效果兼顧的目的。
2.2 實現植物空間多樣和統一的完美協調
園林植物空間設置并非單純的植物集聚,而是在統一的構圖理念基礎上形成多樣化的空間特點。一般采用樹叢、灌木叢和綠地將空間分隔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各有特點又協調統一,最終構成一個大型的植物景觀空間群落。為突出每個單元的特點,各單元要分別進行植物設置,利用一種或多種景觀植物試試叢植或片植,從而實現預定效果。
2.3 配置園林植物必須明確主次,突出主題
園林植物體系往往由多種植物構成,在數量和大小方面要避免多種植物平均分配情況的出現,要以一種或幾種為主,搭配少量其它樹種進行輔助。在分布密度上,應有疏密、虛實、深淺等層次感,避免單一化。
2.4 植物配置要重視季節變化對景觀的影響
園林景觀作為露天設施,直接受到季節變換、自然天候情況的影響。其中,植物色彩是受季節變換影響最為明顯的因素。在設置植物時,必須考慮季節的影響,要保證景觀能夠隨季節變換展露出不同的美感。這就需要根據植物生長特性進行科學搭配。
3 結束語
園林綠化是自然環境和人類文明的有機結合。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深入,園林綠化工作也逐漸繁重起來,在改善城市環境,創造文明和諧的城市生態環境方面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配置園林綠化植物時,要堅持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已有自然條件和植物種群,在優化園林景觀的同時,有效控制建設成本,將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參考文獻
[1]景觀設計創意[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