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城意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國家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當中。一直以來,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今的高職教育中顯得極為重要。但是從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現狀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很多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表現不盡人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加強與改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工作。針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只有找出完善地解決對策才是新的出路。為此,在此基礎之上,文章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對策作了如下研究分析。
關鍵詞:高職學生 思想政治 問題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225-02
大家都知道,在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果中,高職教育發揮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一直以來,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教育與教學管理中培養出高技能型的復合人才,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擔負著培養具有新進思想道德素質、有文化、高尚情操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使命。高職學生是新一代的青年,他們的性格比較干脆,做事果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學生在思想道德表現上不盡人意。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表現中他們追逐個人利益,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有的學生甚至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價值取向。是什么原因導致讓這群充滿朝氣的大學生會有如此表現。在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今天,我國選用的棟梁人才一定要具備豐厚的文化素養,最要的還是要具備較高情操的思想道德素質,不能因為大學生文化高就會采用,因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除了培養出高技能型的復合人才還要加大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職院校要以最大的力量把這些輕年培養成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德才兼備的為我國的繁榮昌盛而為國所用的人才。在教育中,除了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專業的技術人才,讓他們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創造自身的價值之外,還要將把他們教育成品德良好的、高尚道德的棟梁人才。以免這些學生走進社會之后浪費人才、不務正業。所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對這些學生教育的期間,幫助他么樹立正確的價值人生觀和社會取向,以免步入社會之后走錯人生路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以說,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他們未來發展的好壞,他們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養也會影響我國命運前途的好壞。從目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的現狀來看,他們的很多表現都不盡人意,那么是什么原因會促使這些青年具有如此現象呢?要找出現狀存在的根源,才會找出解決的對策。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作為教育主體,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同時也對影響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因素作了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強和改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并分別對其進行了入夏研究分析,具體研究如下。
1 作為教育主體,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
(1)從生源來看,很多學生在沒有來到該校之前,他們的學習文化水平極其低下,學習成績有的在班級里甚至是成績排名最后幾名的學生,同時,他們身上一些不良習慣也跟著帶進了高職學校,比較散漫、思想不正確等。正因如此,及時接受更高教學機構的錄取,這樣的思想表現會使他們在接受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有一定的學習難度。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不夠堅強,常犯一些行為上的措施,對思想道德認識不高,所以導致這些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2)從學生心理分析上看,很多學生覺得自己上的不是名牌大學,在以后面臨就業的時候,會很難找到理想、合適的工作,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會受到單位的歧視。這種觀念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上壓力,同時加上學習基礎的差異,進而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心理問題的出現使得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或者過分不冷靜、走極端,或者逆反心理較強,形成某些過激行為,從而導致了道德知行分離。
2 影響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因素
2.1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
當今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不足。也就是說教育與管理相脫節,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說理、輕管理現象。缺乏可操作的道德教育體系。從當前高職院校的情況來看,薄弱顯得尤為突出。許多高職院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按照職業人才標準制定教學大綱和培養計劃方面,學生是否成才是看其專業成績、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等專業技術標準獲得的多少標準,很少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出嚴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甚至是忽視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引導和管理。
2.2 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導致感召力、吸引力減弱
由于高職院校普遍只愿意引進專業教學人員,不愿花代價引進高素質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致使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少。高職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應有的專業文化素質和人格素質。對教師來說,對于網絡這一領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不具備較高的網絡知識和英語水平,而且明顯落后于青年大學生。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大學生所崇拜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前沿最新知識與信息的能力、人格魅力及親和力。而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來說,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人格魅力與親和力有時決定了教育的效果。
3 加強和改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加大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育中必須作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其在思想道德上出現的問題大部分由心理問題引起,如,由于對新環境不適導致的孤獨、郁悶等;由于自我定位不準確引起的憂慮、抑郁等;由于與同學人際交往中存在障礙而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負等等。這些心理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使學生對各種道德觀念的認識產生錯位;甚至對社會產生敵視,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目前只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才能保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家都知道,校園環境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素質發展。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發展,更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更促進大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反之,既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更不利于思想道德素質發展,更別說專業水平的提高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從美化校園、綠化環境,加強校園文化理念的建設和開展第二課堂等方式。另外,對于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要落實到實際的學生自我管理中。發揚中華民族美德,抵制丑惡現象的發生,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建設中,感受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陶冶自己的情操,最終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為教育目的。
4 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作為當今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教育基地,除了培養具有專業知識文化技能職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道德素質,把他們打造成一群具有思想政治高素質的人才,讓這些學生在接受高職教育之后,除了具備專業的技術人才標準、更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成為德才兼備為我國所用。在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高職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們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所以,要根據這些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加大并加強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德才兼備,投入到國家的建設發展中。該文只是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做了分析。分別從作為教育主體,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影響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因素以及提出了加強和改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對這些進行了研究分析。在闡述的過程中,若是有的地方不夠正確或不夠完善,請同行們幫助改正并踴躍批評,筆者會真誠感謝并愿意采納。希望在今后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中,有更多的同行能夠參與進來發表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希望在今后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開辟出更多的途徑和找出更多的對策,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的高技術、高道德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楚靜.社會實踐是高校“兩課”教學的有效形式[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36-137.
[2] 王永燦,鄭延龍,楊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有效性的反思[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1):49-51.
[3] 吳任慰.論社會實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中的運用[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4-27.
[4] 顧曉峰.增強鄧小平理論課教學時效性的切入點[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1):7-8.
[5] 陶成玉.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狀況的特點及對策分析[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