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玲 趙羽晴
摘要:高等數學是財經類院校多數專業普遍開設的必修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入大學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初學高數的新生學習困難的人數逐漸增多,已經影響到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改善這一狀況,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高等數學大一新生 教學質量原因剖析
中圖分類號:C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a)-0000-00
大學新生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的現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分析大一新生學習困難的成因,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高校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和加強內涵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我校大一新生學習現狀調查問卷,從教學內容的銜接、教學方式、學習自主性及學習氛圍的轉變等外因方面分析了造成大一新生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從加強教學內容銜接,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銜接方式,關愛學生關注差異,加強自我管理及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和建議。
1 大一新生高數學學習困難外因分析
1.1 教學內容銜接問題
高學和中學的數學內容雖然有一些重疊部分,但是高等數學較之中學數學,其內容更具抽象性.中學數學的內容主要是常量數學,它研究的對象基本上是常量關系以及平面、空間的直線與簡單的曲線、曲面等,其概念直觀、簡單,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而高等數學的內容是變量數學,其研究對象是非常現實的材料,是客觀世界中更為廣泛、抽象的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是數和形的抽象與一般化。概念的產生是對各種運動現象的提煉與加工,具有辯證性、客觀性、抽象性等特點,難以形象表述,邏輯推理的語言和辯證的方法造成學生認知上的困難。教學內容強調知識的系統性、理論性,對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要求較高,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正確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廣泛的應用,對于剛入學的大學新生而言,出現不適應是難免的。
我們調查了高中數學與高等數學教學內容知識點的銜接,調查結果表明大一學生對于反三角函數(67.14%)、導數微分的理解(56.43%)及積分的計算(51.43%)存在的問題最為突出,對于數學歸納法(34.29%)、極坐標(33.57%)、反證法(22.14%)、參數方程(15.00%)等知識的掌握也不熟練。究其原因歸為三類:(1)技術類,包括反三角函數、極坐標、參數方程,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掌握不好的原因大多是在高中時期沒有接觸過,這是由于中學數學教學的功利性較強,迎接高考成為許多中學的主要目標,高考教學大綱之外的內容作為選學或干脆不教,由此造成部分內容與高等數學脫節,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2)理解類,包括極限、導數、微分與積分的理解和應用,由于高數概念基本上是抽象的產物,大都以運動的面貌出現,具有辯證性、客觀性、合理性等特點,難以形象表述。對學生在思維方式上的轉變有很高的要求,學生理解上的障礙直接影響了高數學習的效果。(3)應用類,包括數學歸納法、反證法等,高數將這類知識作為一種方法、技巧,強調靈活運用,主要用于對性質定理結論的證明,而高中數學僅把它當作一個知識點簡單講授,對于應用能力并不重視,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缺乏,在理解定理和做題過程中會顯得力不從心。
針對知識點銜接的問題,26.43%的學生認為對自己學習高數影響很大,57.14%學生認為有一點影響,只有16.43%的學生認為對自己沒什么影響。可見這種知識層面的銜接問題對初入校的大一新生來講是一個難點,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甚至造成了一些心理壓力。
1.2 教學方式的轉變
中學階段,許多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學校和教師幾乎安排好了學生每天的學習進程,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總結題型、歸納解題方法及解題技巧等主要由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有了這些準備工作,學生課后基本不用研讀教材便可直接完成作業。同時,中學數學課堂的容量較小,訓練鞏固的時間相對充裕,各知識點可能涉及到的題型,教師基本上都能講到,學生大多是模仿練習,為了迎接高考,學生進行大量的題型訓練,圍繞某個知識點反復做題加以鞏固,單元測試、章節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更是枚不勝舉,造成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主動精神缺乏,沒有真正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而高等數學更多的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由于知識的深度以及學時限制等原因,數學課的教學已不再像中學那樣面面俱到,大學課堂重視定理、概念教學,重視定理之間的邏輯演繹、論證,而較少對學生進行題型訓練,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對于依賴反復訓練才能掌握知識的大一新生,明顯不能適應,不能全面掌握所學知識,課后花大量時間仔細研讀教材和認真思考已成為學習重要環節.
在我們的問卷中,33.57%的學生認為能適應高數老師的講課方式,50.00%認為不是很適應,16.43%感到十分不適應,可見有半數的學生在高數課程的學習中沒有適應大學老師的授課方式,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最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深化所學知識,獨立發展能力的一個起點,這種不適應直接影響著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1.3 學業自主性狀況
大學與中學學習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學學習更加強調自主性,學業上的自主性直接影響到學習行為的發生,進而影響到學習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將近半數(48.76%)的學生并沒有付出太多努力,這反映出從高中到大學學習態度的明顯轉變,其成原因是值得深思的。對大多數高中生而言,考取大學是最具誘惑力的行為歸因,但進入大學后,這一因素就不復存在了,大一新生基本上處于如釋重負的解脫狀態。不少學生學習懈怠,缺乏主動進取的精神,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烈。
1.4 學習氛圍的影響
大學與高中學習氛圍的一個主要差別在于學習環境的變化,高中學習環境相對單純封閉,主要限于教室和家庭,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進入大學之后,學習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學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對寬松,大量的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由于習慣了中學被動的學習生活方式,許多學生感覺無所適從,有的忙于各類社團活動,有的沉迷網絡或游戲,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松懈,造成學業困難。
調查顯示,選擇在宿舍學習和圖書館及自習室學習的學生各占半數,對于在宿舍學習的效果,只有22.14%學生認為在宿舍學習氛圍好。選擇在宿舍學習的學生人數很多,但認為在宿舍學習效率高的人確卻比較低,有50%的學生選擇學習效率比較低的宿舍,從側面反應大一學生學習學習氛圍令人擔憂,這種負面影響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學業上的“低興奮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
2 幾點措施與建議
2.1 加強教學內容銜接
高等數學在知識上是中學數學的繼續和提高,在思想方法上是中學數學的沿襲和擴張,在觀念上是中學數學的深化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與中學數學知識點的銜接問題,首先通過高數教材與中學教材的比對,找到它們在內容上的差異,做到心中有數,教學中有的放矢量;其次,查漏補缺,高中數學實施新的課標后,高數中有些必備的基礎知識被刪除,主要包括三角函數中的正切函數余切函數、反三角函數、極坐標、數學歸納法、參數方程等,教師在高數教學課程中涉及到這些內容時要進行恰當的補充,不能一帶而過。個人認為制作成“微課”是一種很好的彌補辦法,既解決了高數課時不足的問題,又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課外學習資料。最后要注意引申提高,高中數學實施新的課標后,將高數中的極限和導數下放到了中學教材中,中學在處理這些內容時無論是視角還是方法都比較淺顯,所以在高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這些內容要深入挖掘它們的內涵,引申它們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再次接觸到這些內容時,有全新的感覺,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2 關注差異
這里的“差異”體現在兩方面:(1)縱向表現為學生在高中階段被動學習和大學要求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差異。大一新生處于適應階段的初期,教師不應忽略其在學習能力上的不足,應當注重能力、思維的培養而不是簡單的教授課程,了解學生的需要,利用良好的師生關系來進行激勵和監督,人際交往過程中,情感相容者交往頻繁,關系密切;情感不合者難于溝通,甚至于互相排斥。因此,教師要善于用情感來贏得學生的信任,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2)橫向表現為學生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和能力的差異。如文理科、不同生源地等會形成學生間不可避免的差異,根據“木桶原理”,要想提升學生整體學業水平,對于基礎較差學生的關注尤為重要,而我校統一的授課方式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考慮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要求的不同而分級教學,因材施教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2.3 自我管理
大一新生要清楚的認識到,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與中學階段是截然不同的,進入大學后,學習更多靠自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自覺學習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一方面要及時發現自己對于知識掌握的不足,查漏補缺,增強自學能力,主動獲取知識,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有問題多向老師請教,主動的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要調整思維方式以適應從高中到大學學習思維的轉變,主動思考,深入挖掘,對知識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培養自己靈活應用的能力。最后思想意識上要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加強自我監督和管理的意識,經常性給予自己激勵,培養信心、耐心和決心。
2.4 營造氛圍
大學教育不同于高中的應試教育,大學教育更加注重培養人的思維和能力,因此應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的學習和功利的學習。氛圍環境的影響對于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大學生來說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大一新生高數學習困難這一問題。
總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一新生學習困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人才培養和學生成才的嚴重問題,高校教師及管理人員要多方面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并形成合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及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解決大一新生高數學習困難,確保每一個學生不掉隊,確保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克娟,大學新生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剖析.數學教學與研究,2011,54,76-77.
[2]高秋菊,關于從中學數學到大學數學學習方法轉變的策略,赤峰學院學報,2010,26(8),205-206.
[3]趙文才,大學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與對策,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