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新疆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對校企合作成立紡織學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石河子墾區成立紡織服裝學院應從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職責、政校企聯合招生,保證生源數量,充分解決學生及剩余勞動力就業等方面進行建設。
【關鍵字】石河子墾區;紡織服裝學院;組建方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識別碼:A
【作者簡介】李杰(1962.11-),男,滿族,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紡織專業教學管理。
紡織行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出口比例最大的一個傳統支柱行業,新疆作為我國產棉基地的大省,在紡織業的發展歷程中,有著其它地方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在國家紡織產業轉移的政策下,國內外大量紡織企業在新疆投資建廠。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新疆大力發展紡織產業,將在南疆和北疆地區建立兩個紡織產業園區,本文以新疆北疆地區石河子墾區為例研究成立紡織服裝學院問題。
一、石河子紡織產業發展現狀
兵團提出“十二五”期間繼續依托棉花資源優勢,加快紡織產業集群建設,到2020年棉紡錠規模達到1000萬錠,增幅達50%以上,被譽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是兵團紡織產業的集聚地,2010年10月被中國紡織協會評為“中國紡織名城”。河子墾區作為新疆紡織產業發展“兩城、七園、一中心”模式中的重點發展區域,為內地各大紡織企業入住石河子地區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墾區紡織產業必將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做大、做強、做精,走集群化大企業,不斷延伸紡織產業鏈,再次引領兵團紡織產業走向新的輝煌。
自2002年以來,國家級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用心做事,誠信做人”為指導思想,勇于創新、勇于實踐,打破常規,以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吸引了國內外一批大型紡織企業來石投資建廠,浙江雄峰集團、江蘇華芳集團、沙特阿拉伯阿吉蘭公司、浙江弘生家紡等21家企業先后入駐。紡織行業已形成產業鏈最長、成本最低、紡錠最多、設備最新的產業格局,石河子將打造成以棉紡織為主,印染、服裝等產業協調發展,商貿、流通、科研等配套完善的國內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紡織工業基地。
二、石河子成立紡織服裝學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石河子紡織產業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時期,大量紡織人才的需求,技術人員和設備與產業發展不匹配等問題日益凸顯,其中,隨著紡織產業規模的劇增,紡織加工形式的多樣化,人力資源的匱乏已成為制約紡織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據統計,當前石河子紡織企業用工缺口已達萬人,形勢非常嚴峻。紡織企業員工的流動性較強,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大約有15%的熟練工流失。由此可見,人才問題已是開發區紡織產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迫在眉睫。
紡織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紡織機械的進步與發展,裝備技術水平大幅提高,表現為:一是自動化水平高,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電子技術越來越先進,機電一體化程度很高。二是新材料的生產很快,需求量較大,如:混紡紗、染色紗、彩棉,這些都已在石河子紡織企業批量生產。三是新工藝的開發,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紡織產業影響較大很多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應對市場沖擊,如:石河子紡織企業及時上了多品種的半精梳紗、包芯紗、竹節紗、32支氣流紡紗,這一切也都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來完成。因此,成立石河子紡織服裝學院非常必要,刻不容緩。
目前,石河子有兩所學校培養紡織專業的學生,一所是國家農業部直屬的石河子大學,從2013年開設了紡織工程專業,主要是培養本科層次的學生,另一所全國百所示范院校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以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群,主要有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紡織品檢驗與貿易、棉花檢驗加工與經營、新型紡織機電技術、服裝加工與設計等專業,培養的是紡織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石河子地區紡織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既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問題,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紡織企業的人才需求和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促使我們提出在石河子成立一所由政府牽頭、企業和學院聯合培養人才的紡織服裝學院,這是適應地方產業調整、企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是符合新形勢下教育服務從理念變革到機制創新的趨勢。
三、石河子紡織服裝學院建設方案的設計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石河子紡織服裝學院應由開發區管委會、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石河子墾區各個紡織企業三方共同組成,成立學院院務工作指導委員會,其中成員應有政府人員、企業負責人、紡織協會、學院領導、專業教師等共同參與。
紡織服裝學院對外采取理事會制度,由理事長單位和理事單位組成。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為理事長單位,參加的企業為副理事長或理事單位。根據需要將聘請社會各界德高望重、具有影響力的人士為名譽理事長或高級顧問,并起草和制定理事會章程;對內實行二級管理,石河子開發區管委會社發局局長擔任紡織服裝學院院長,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擔任執行院長。學院轄設,綜合辦、教務處、學生處、招生就業處、紡織服裝系等部門。
(二)完善紡織服裝學院的職責
紡織服裝學院成立后,應立即確定招生的高職專業、中職(包括技工)專業和短期培訓教育,并設置設備保養工、各工序擋車工、落紗工、落筒工等相應專業知識的學習,將學習場所搬到企業中去,使學生及短期培訓人員很快能適應企業的各個崗位。
其次,學校和企業根據紡織行業的實際崗位對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優化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共同構建符合紡織行業特點的工學結合、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崗位與職業能力需求,重組、整合課程和教學內容,突出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緊緊抓住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一主線,增加與本專業能力培養有關的課程,刪減重復交叉的內容和一些與專業關聯程度較弱的內容,使學生的理論知識符合“必需、夠用”的原則,使培養的學生到企業“畢業能頂崗,頂崗能頂用”。同時,充分利用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技能培訓。將實訓項目與理論課程進行交叉安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充分融合。確保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期間以“師父帶徒弟”的方式直接參與生產環節;按照企業崗位技術應用能力的要求,在廣泛聽取專業指導委員會意見的基礎上,校企共同開發特色教材,重組教學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突出介紹企業需要的實用生產技術、經驗和方法,并大量增加生產實例;培養出既具有紡織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生產工藝、實際操作技能、生產管理,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專兼職教師,在學校以教師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在企業以師傅實踐教學為主,形成校企“互陪共用”的教學團隊,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政校企聯合招生,保證生源數量
由學院、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紡織企業三方共同負責,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設立招生辦,指定專人負責,常年招生,隨時招生、隨時組班、隨時實施教育。另外,充分利用媒體、互聯網、報紙等媒介進行廣泛的宣傳,加大招生工作的力度,設立學生的獎助學金制度,吸引學生積極填報紡織類專業,保證生源的充足。
(四)充分解決學生及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石河子紡織服裝學院設立就業指導處,與管委會社會保障局、企業人力資源部建立密切的聯系,及時安排學生實習、就業及其他相關事宜。凡正常修滿學業,獲取相應畢業證、結業證、技能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的學生、下崗工人、農民工等,均應承諾解決工作,安排就業。
參考文獻:
[1]夏鑫. 淺談新疆高校紡織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建設[J].昌吉學院學報2011,(01)
[2]王晶晶,嚴 瑛,楊建民. 高職紡織專業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13,(06)
[3]尚亞力. 基于頂崗實習的高職紡織專業課程改革[J].山東紡織經濟,2013,(10).
[4]王曙東,沈慧,王 可.紡織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職紡織專業學生就業協調機制的研究[J]. 紡織服裝教育,2014,(12)
[5]胡海霞.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紡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山東紡織經濟,2014,(12).
[6]武繼松,徐衛林,李建強,張尚勇,紡織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協同培養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