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明 吳小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新的媒體,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觀念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網絡已成為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陣地。高職校同樣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而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適應網絡時代要求,積極推進學生黨建工作進網絡是新形勢下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必然選擇本文淺談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及存在問題,提出了如何利用網絡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
關鍵詞:web2.0 高職校 學生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a)-0000-00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1年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 ??v觀學校,身邊的學生上網率幾乎達到了100%,可見作為網絡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學生正越來越多地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舒適和便利[1],然而,便捷高校的網絡應用,也帶來了一些很難規避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該如何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在適應時代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優良傳統并有所創新,是當前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難題。而深入了解高職學生的網絡行為及其心理特征,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將大大提高Web2.0環境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 網絡環境下,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新形勢下,隨著學生黨建工作所處環境的變化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也不斷出現一些新問題[3]。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網絡虛擬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
目前,網絡終端設備已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必備工具,,網絡搜索成為了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登陸各種社交工具是學生們幾乎每天都會去做的事情,因此,不難看出新媒體在改變著學生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首先, Web2.0時代下的新媒體,更加強調受眾對信息的評述、分析與選擇,這固然可以培養高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質疑的精神。但現階段的高職學生學生涉世未深,也無法客觀理性的看待一些偏激或者不良的理念及言論,對合理使用網絡的能力較弱,有的學生會在網絡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有的學生對網絡傳播的信息缺乏足夠的認識,產生消極的人生觀,個人主義價值取向凸顯等等。這是在以往傳統的黨建工作中所很少出現的。
其次,90后學生黨員個性鮮明,注重追求個人成功,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90后學生更加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其主要表現為有的學生黨員把入黨當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門磚,在服務群眾和個人發展相沖突時,無法擺正位置;有的黨員入黨以后自我膨脹,不能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共同進步,甚至影響了黨在廣大學生中的威信。
再者,當前黨建教育形式單一,不能符合學生黨員的年齡特點,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學生黨員的教育培訓往往被動接受安排多,積極主動參與少,大大減少了學生黨員學習的新鮮感和積極性。
2 利用網絡環境開展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
Web2.0時代下,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傳統的學生黨建模式受到沖擊。隨著校園網絡的不斷發展它已成為高職校校園中先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4],也成為新時期學生黨建工作方式的有益補充。因此,我們必須依托校園網絡占領思想教育陣地,利用網絡推進學生黨建工作,解決當前學生黨建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
1.合理利用網絡,促進黨建文化環境的形成。網絡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操作便捷,這開辟了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渠道,也帶來了新手段[5]。當今社會,互聯要利用好校報、廣播臺、宣傳欄、櫥窗等傳統宣傳形式,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網、微電影、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讓核心價值教育和黨史、黨章教育真正融入到學生身邊的一點一滴中。例如最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八禮四儀教育,除了進行常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外,利用學校校園網和信息平臺向每一位學生推送相關的宣傳內容,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八禮四儀教育的基本常識;同時,我們還利用數據平臺定期向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生推送相關的黨課學習資料,幫助他們更快更全面的掌握我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
2、高效利用網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不能再僅僅滿足于過往的“以自我為中心”、“自上而下”、一味地說教、訓導等單向傳播方式,而是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充分運用新型傳播手段、創新宣傳方式,主動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努力融入當代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牢牢把握學校思想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比如,我校在學生中舉辦了“黨史匯講”活動,學生圍繞某一指定的內容,自行查閱資料并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備課,并輔以PPT、視頻等形式展示了匯講內容,在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中取得了很好的反響。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效果。同時,我們定期利用信息平臺向學生推送問卷調查,把握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和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而根據這些數據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充分利用網絡,拓展學生黨建工作領域。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是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學生交流思想、進行自我教育的園地;也是傳播信息和知識,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輿論陣地。我們可以借助校園網平臺努力實踐并著力打造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平臺,使學生黨建工作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6]。學生黨員可以利用校園網了解黨與黨支部的最新動態,遞交入黨申請書、思想匯報;黨支部則可以通過校園網進行培養積極分子、發展新黨員、預備黨員轉正、組織發展公示、黨員教育與管理等工作,提高高職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Web2.0時代,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段,定期發布黨建理論研究成果,積極宣傳黨的知識,建立黨建理論研討陣地,了解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使黨建工作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網絡、走進學生,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7]是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姜維,劉勇.加強電子黨務創新高校黨建:以電子黨務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高校黨建的新思路[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2):112-115
[2]劉大允,米銀俊,貝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
[3]蔡曉平.網絡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
[4]林逢春,楊文新,李鎮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8(9).
[5]陳小曼.實施高校黨建管理信息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11):280-281
[6]王芳,司忠業.建構高?;鶎狱h建網絡平臺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5(2).
[7]杜桂萍.創新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J].中國冶金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