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路佩瑤

摘要:天氣預報解說詞是天氣預報為觀眾服務的核心內容,具有高時效性和高收視率的特點,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把天氣預報信息有效傳播,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編寫出條理清晰,內容準確、有用的解說內容。本文就在編寫天氣預報解說詞的內容安排、語言特征、實際應用效果可視性效果以及普及氣象常識幾方面做了具體的介紹。
關鍵詞:電視天氣預報;解說詞;語言特征;可視性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a)-0000-00
引言
本文介紹了在編寫地方電視天氣預報解說詞時,要注意的幾點事項:首先,在編寫內容之前,要了解天氣趨勢,確定當日解說的內容主題,其次,在內容安排上要重點突出,緊緊圍繞天氣。在用語上要結合本地人文生活習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天氣狀況,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的使用;另外,本文還介紹了圖表的使用和注意事項,以及重要天氣重復播放的必要性。地方電視天氣預報,肩負著氣象科普的宣傳工作,因此要根據氣候及天氣特點適時宣傳。在實際應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天氣預報解說內容要圍繞“天氣”這一主線
電視天氣預報,無論在哪個頻道,都是收視率較高的一檔節目[1],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關注天氣預報的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因此天氣預報要承載的信息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它將集天氣預報、氣象服務等于一體,因此,電視天氣預報的播出內容要有明確的指向性,無論要發布的信息有多豐富,解說詞都必須圍繞天氣這一主線[2]。例如:“阜陽市2014年2月8日,大雪過后,接下來就是低溫冷凍天氣,最低溫度已接近零下10度。這場大雪嚴重影響當前春運,但此次雨雪基本緩解前期的干旱問題,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這部分內容都是受到社會普遍關注的主題。確定當日的解說詞內容時我們就緊緊圍繞著雪止、氣溫下降這一轉折性天氣為主線,著重介紹大雪實況及其對社會產生嚴重影響這一觀眾十分關注的氣象熱點,服務的傾向性也比較明確。
(一) 對主線內容安排的要求
第一,編輯和主持人每天要和值班的預報員溝通,根據天氣預報和形勢變化的主要特點,明確主要影響系統,確定解說詞的基本內容。第二,在內容安排上,要根據當前、當日的實際情況,確定解說內容的順序,重點內容要優先考慮放在開始位置。第三,特殊日期要重點提示和解讀,遇到節氣要結合氣候特點添加服務的內容。例如:重大節日、節氣、歷史上曾發生特大災害。第四,在天氣變化比較簡單,天氣系統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這個時候,要考慮結合當時的氣候特點進行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比如,阜陽市2014年1月15日前后,霧霾天氣較多,盡管如此,白天的天氣卻很簡單,所以,我就關于霧霾的話題在2014年1月15日做了重點介紹,內容包括霧的形成、危害和提醒人們要注意的事項,不但普及了氣象知識也同時突出了服務性。第五,季節性的災害性天氣,要轉移重點服務對象,進入汛期以后,往往是水災多發期,每年的5月大部分地區進入汛期,實際上,主汛期是在7-8月份,這一段時間雨水較多,農業氣象服務尤其重要。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考慮,無論是天氣預報,還是氣象服務,都能夠做到重點突出。
(二) 內容解說準確、數據無誤
天氣預報解說,要求對形勢分析和天氣預報用語的運用一定要準確、恰當;對天氣實況和氣候特征有關的數據要認真核對,做到正確無誤;對氣象科普和氣象服務方面的內容應該是結合當地當時實際情況科學應用。對與氣候相關的節氣,要從氣象學的角度去介紹,例如:“寒露”節氣,雖然說寒露節氣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結束,但溫度的變化并不能代替當地的實際氣候狀況,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2 天氣預報解說用語要接地氣
一篇好的解說詞,在用語上,直接關系到聽眾是否聽的懂,解說內容實際上是氣象臺預報結果的一個總結,在表達上,行業用語在電視天氣預報播報中使用,會顯得特別古板,也不容易被觀眾理解,因此,解說用語一定要接地氣,接地氣的表述,就是結合地方大眾的生活習慣和語言特征,用老百姓的話語說出天氣預報的內容。在日常工作中,我總結為,地方電視天氣預報的解說詞一定要符合當地的民風民情,有地方特色,語言簡單樸素。
在一些特殊日子,比如2013年春節,春運期間,結合阜陽市外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城市和返鄉情況,特別做了關于其他城市的天氣預報服務內容,溫馨的天氣提醒猶如美味調料【3】,富有人情味和生活化的天氣內容,才賦予了天氣預報真正的意義所在。
3 解說背景畫面的使用,增加可視性效果
傳統的天氣預報節目比較注重口播的傳授,往往造成單位節目時間信息超載的現象,為了配合節目的時間,主持人以“機關槍”似的語速進行播報,嚴重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有效性[4]。天氣預報背景畫面的使用,實現聲畫同步的效果,能有效卸載口播語言的存儲,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把解說內容展現出來,使內容和背景緊密結合,相互補充,形成整體效果,使整個節目更具可視性。
(一) 使用畫面輔助解說的要求
生動形象的畫面,簡潔凝練的字幕都更有助于觀眾理解主持人的講解內容。當然,主持人在解說時,要實現聲、畫同步的效果,不能割裂聲畫的相互映襯作用。現在的趨勢是播報內容使用提詞器,全程只是單純的播報,而忽略對于畫面信息的同步,降低了電視媒介的傳播優勢。
由于電視媒體的傳播具有一次性接收的特點,對于重點播報內容,必要的重復或強調,可以增加觀眾對播報內容的印象。背景畫面重復播放,用時短,留給觀眾的印象深,更能體現媒體的傳播效果和預報內用的使用效果。
(二) 畫面的安排要根據解說詞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常用的解說畫面往往和數據有關,大多用折線、直方圖或柱狀圖的形式。圖表的繪制一定要遵循人們的生活習慣,一般橫坐標標注時間,縱坐標表示氣象數據,但標題、單位以及數據標注一定要清晰直觀,如圖1,溫度對比曲線圖,對各地溫度變化的表示一目了然。和天氣現象有關的,一般采用區域圖的形式,特別是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區域圖的正確劃分,以及區域顏色的使用特別重要,用不同的顏色表述不同的現象和數據,非常直觀,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量級,顏色越深,表示量級越大,如圖2。
綜上所述,要編寫好解說詞,就要求我們信息靈通,知識面廣。不僅及時掌握大量的實時氣象信 息,也要充分了解本地區的天氣氣候知識,還要學習積累氣象科普、氣象服務等多方面的知識。對于主持人來說,要探索語言運用技巧。隨著天氣氣候的不斷變化,氣候的惡劣化程度,使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風云雨雪的發生,都有意外情況。我們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逐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氣象服務意識。長期以來,氣象預報語言處于單項創作和輸出狀態,缺乏有效的反饋信息,氣象節目的編輯和主持人等有關人員,要深入群眾當中,接受大眾語言的熏陶,把地方臺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真正做到家常式的對話節目。
參考文獻:
[1]記者報道,浙江八成公眾,每天必看天氣[N].中國氣象報,2000-4-13(907)
[2]張艷 ,初識東風面——南京氣象學院“氣象與社會”調查綜述[N],中國氣象報,2000-3-27(902)
[3]章志芹等,地市級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稿件的新穎性及其編輯技巧[J],中國科技信息2013年第06期,2009,35(7),126-127
[4]宋英杰,論電視氣象節目語言特征[J],氣象,2009,35(7),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