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賽美
摘 要:本文闡釋了生態智慧型思想品德課堂的內涵,并從樹立生態智慧型的教學理念,拓展生態智慧型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態智慧型的教學方式,營造生態智慧型的課堂環境等四個方面探討構建生態智慧型思想品德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生態智慧課堂;初中思想品德;策略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長期存在著只注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參與和情感體驗,教學與生活疏離等情況,最終致使其教學脫離現實,難以取得實效。
要改變這些不良現狀,就必須使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跟上時代的步伐,構建生態智慧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德育功能。
1.生態智慧型思想品德課堂的內涵
“生態課堂”是指課堂由教師、學生、課堂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諧共生,使課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的生態系統。“智慧課堂”是基于生命發展、基于智慧喚醒、基于培養合格公民的課堂。
生態智慧型思想品德課堂的基本內涵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共生的學習生態環境中,積極調動起自身的一切力量,不斷地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實現自身生命的成長和發展。生態智慧課堂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師生的智慧和潛能得到開發,它是師生點燃靈感、激發創新思維、集聚智慧的平臺;二是師生情感體驗得以豐富、有效思維得以提升;三是學生個體的獨立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師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實現圓融共生。
2.構建生態智慧型思想品德課堂的策略
(1) 樹立生態智慧型的教學理念。構建生態智慧型初中思想品德課,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傳統思想品德課程中學生習慣于思維跟著教師走,只是滿足于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被動地接受,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要落實新課標提倡的“樹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師生在這種互動的教學過程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進而探求新知識,培養創新意識。
(2) 拓展生態智慧型的教學內容。生態智慧型的教學內容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生命需要為依據,開發與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規范和技能。首先,要善于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挖掘生活教材、活用生活教材。其次,用豐富的社會信息充實課堂。應從教學內容著手,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充實社會豐富信息。最后,我們要關注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及時把社會生活中的新焦點、國內外發生的新事件、科學技術新成就、學生生活中的新問題等融入到課程內容中去。
(3) 運用生態智慧型的教學方式。生態智慧型的教學方式是指教學要為學生服務,提供更多貼近學生個體生命成長和發展的靈活形式,讓學生主動地把學習作為自己的一種生命需要。首先,創設生態化教學情境。著眼于融入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基于情景激發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其次,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可就一些學生關注的問題,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參加社會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撰寫論文、調查報告等,實現從教室到社會的轉移,讓學生有意識地將課本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做游戲、講故事、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現場直播、模擬法庭、辯論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教和學的中介。
(4) 營造生態智慧型的課堂環境。構建生態智慧型的思想品德課堂,要建立起民主平等、開放自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第一,要營造生態化課堂語境。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地尊重學生獨立自主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心對心的對話與交流,而教師扮演思想品德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第二,真誠關愛學生。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學生卻常常因為一點點錯誤就受到嚴厲的批評,而他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鼓勵和賞識每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求知的動力,更懂得用愛心來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做負責的公民。
參考文獻:
[1]俞世贊.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面向學生生活[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02).
[2]葉 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學校)